全面二孩政策满一年 忙坏大医院产科医生

阳江日报  2016-11-04 10:40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刚满一年,分娩高峰在近期集中释放了出来,这令阳江市多家医院产科超负荷运转。近日,记者走访该市多家医院发现,孕产妇频频遭遇就诊难题。由于产妇扎堆到大医院生产,部分医院却出现产科床位仍然有富余的现象。对此,该市产科医生建议,加强产科床位的宏观调控,引导孕产妇分流,健康孕妇最好就近在正规医院建档产检,把重要的医疗资源让给有危险的孕产妇。

产前门诊就诊量剧增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不少打算生二孩的市民备孕成功,跻身准妈妈的行列。在医院检查时,孕妇们切身感受到我市正迎来一波生育高峰。

“好不容易轮到你做产检或看医生,还没与医生说上两句,就有人涌到医生旁边咨询,诊室外的过道上还挤满了孕妇的家属。”前日上午,在市妇幼保健院,挺着大肚子的刘女士等待检查时,跟记者抱怨着孕检的艰辛。

“产前门诊去年6月就诊人数是4322人次,今年6月是6425人次,其中有不少是怀二胎的孕妇,现在是全院围着产科转。”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副主任曾昭珊说,尽管医院已采取应对措施,但面对日渐增多的就诊量,延时下班已成产科医生的工作常态。

在市妇幼保健院仪检科,该科副主任陈厚宏十分忙碌,他上班时都尽量少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现在每天只算来进行二维彩超检查的孕妇约110人次,几个检查室医生都忙个不停。我们对未到周期的孕妇实行三维彩超预约,已预约到12月7日。”陈厚宏无奈地说。

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产前门诊也“门庭若市”。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主管护师布朝霞介绍,该院产前门诊量同比增加2至3倍,平均每个医生每天要接诊近50人,全天基本没有停歇。

产房走廊设移动病床

和产前门诊量一样持续递增的还有分娩量。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周燕介绍,今年10月产妇数量为620人,创下该院近几年来的新高。为了应对日渐增多的产妇,该院将产科病床增至100多张,甚至还在走廊过道上摆放病床,仍缓解不了床位紧张的局面。

前日上午,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看到,该院住院部二楼妇产科人头攒动,不仅病房里住满孕产妇,连走廊也摆放了不少移动病床。市产科原有50张床位,但因孕产妇太多,故在走廊增加了30张床位。“即便是这样,现有床位依然不能满足需求,有些产妇‘站着入院’,需要等其他孕产妇出院腾出床位。”该院产科主任朱瑞珍表示,医护人员甚至拿出办公室的凳子供等候的产妇和家属休息。

朱瑞珍介绍,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该院今年10月份开始迎来生育高峰,市人民医院分娩量相比同期翻倍。除了分娩量增加,高危产妇也加重了医生的工作量。“很多生育二孩的都是高龄产妇,通常伴随着产前并发症和产后大出血等问题。”朱瑞珍介绍,遇到有些高危产妇,他们需要动员整个医院的医护力量,多学科合作救治。

相比于超负荷的工作,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更让医护人员感觉到心累。“有孕妇家属因排队耗时太久发脾气,医生还得花时间安抚他们。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我们希望患者能多些理解。”一名医护人员说。

怀孕医生为产妇接生

各大医院虽然增加人手,医护人员也加班加点,但仍然难以满足孕产妇的生产需求。无奈之下,一些怀孕待产甚至接近分娩的医护人员只能坚守在一线岗位。

前日下午4时许,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师林嘉惠从手术台下来,额头还挂着汗珠。“产房是最需要团队合作的地方,如果缺了一个人,其他人就要分担更多工作。”挺着6个多月大肚子的她直言,自己并没有成为特殊保护对象,有时值班长时间站立,下班后她的腿还出现抽筋。

该院产科医生艾红云已快生产了,虽然不用上手术台,但她负责产妇出院的医嘱等工作。因产科工作繁重,原本不值班的她跑回科室值班,与同事并肩作战。

前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产科主治医师项金晶挺着大肚子,给一位产妇做完检查后,她扶着桌子小心翼翼地坐下,给产妇填写资料。项金晶怀二胎已8个月,且属于合并甲亢的高危孕妇。“作为一名准妈妈,我也很想休息,但病人太多,只能照常上班,甚至还要加班加点。”项金晶说,因为部分孕妇文化知识欠缺,项金晶常常跟她们解释清楚一些常规检查。“有时候就算尽力解释了也还是会被误解。”项金晶表示,患者的不理解常常让她感到很疲惫。项金晶偶尔还要做手术,怀孕早期还能贴着手术台站立,后来只能侧着身子做手术。

图:基层医院产前门诊十分冷清。

部分医院产科床位有空余

相比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超负荷运转,部分知名度略低、地理位置不够优越的二级医院仍有余力。记者咨询市人民医院江城分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西结合医院及高新区人民医院等产科,发现这些医院仍有较宽裕的就诊空间,有医院更是热情地向孕妇伸出“橄榄枝”。

昨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江城区分院,产前门诊和住院部产科均不见排队等候的现象,诊室、走廊和病房寥寥可数。该院妇产科主任梁观珍介绍,不管是分娩人数还是产检人数,相比此前增加不大。上月日均分娩人数为2至3人,而医院每天实际可接待10多个孕妇分娩。

“我们医院人手充足,新住院大楼环境好,软硬件设施齐全,我们完全有能力应付常规性的产妇。”梁观珍表示,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调控,使分级诊疗切实发挥作用,一方面减轻大医院的负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他医院的医护力量。

随后,记者在市中西结合医院看到,与市人民医院江城分院一样,产前门诊人数较少。该院妇产科主任梁燕军告诉记者,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该院月均分娩量为40多人。相比此前,分娩人数不仅没有增多反而有所减少。

医生呼吁

将重要资源让给有危险的孕产妇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感觉大医院的医生更靠谱”是大部分市民的看法。“毕竟生孩子是大事,到大医院检查更放心。”准妈妈冯女士说,虽然家离市人民医院江城分院很近,但她依然选择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

“来生二胎的孕妇多数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更加信任大医院,也有能力在大医院就医,所以出现孕妇扎堆在大医院生产的现象。”多位受访产科负责人表示,希望加强宣传引导,引导群众合理选择生育机构和生育时间,避免造成孕产妇扎推的现象。

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朱瑞珍表示,应该把最重要的医疗资源留给高危的孕产妇。可以顺产的、非高危孕产妇,建议就近选择正规医院;基础筛查有风险,或高危、高龄孕妇,以及多次剖宫产或接受过子宫手术的疤痕子宫孕妇,建议去市人民医院等医院就诊。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患者的就医观念需要改变外,想让患者自愿到其他二级乃至基层医院首诊,就必须提高这些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除了引进人才,增加孕产妇的就诊信心外,一些医院也要解决医疗设备更新、药物配置等问题。

记者手记

让医护人员喘口气

每一份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辛勤工作的人也都应当得到相应的理解与包容。天下没有不想治好病的医生,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三班倒,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不少医护人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受访的医护人员表示希望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尊重、理解医生的前提是信任。患者要相信医生,服从医护人员安排。患者不仅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更要相信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应当心怀真诚、理解和宽容,出现矛盾,多些沟通,少些误解和抱怨。

与此同时,医护人员也希望有关部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从而引导人们有序就医,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撰文/杨 芳 李柳枝

摄影/宋福亮 李柳枝


编辑 陈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