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慧芳
2016-11-01 22:17
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30000名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陷入无声世界。100多万聋哑儿童中,30%以上因为用药不当产生的毒副作用所致。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更高达24.4%。
11月1日,全国首家基因检测上市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推出“A+动力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产品,无需去医院抽血,只要一口唾液就能采样,检测出与药物副作用或代谢相关的易感基因,对宝宝的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
儿童安全用药情况堪忧
据悉,在我国,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药物致聋的原因。此类抗生素由于抗菌广、杀菌快,在各类疾病治疗上被广泛使用,包括平时的感冒发烧,都会用到。分析显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孩子,绝大部分因为携带了药物致聋基因。这些基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其敏感,可以引起耳蜗、前庭等关键性听力器官发生严重“病变”,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害。
另一方面,国内90%的药物没有适用于儿童的剂型,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剂量过度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相当常见。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儿童发生药物性中毒与自身对某种药物成分代谢能力密切相关。基因不同,每个孩子对各种药物的代谢“能力”也各不一样。研究表明,大部分的药物,是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类实现代谢。CYP450 的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使其对各种药物的代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一口唾液可查药物易感基因
达安基因大众事业部产品总监陈希阳介绍,“A+动力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产品包括药物性致聋基因检测和药物代谢基因检测两大部分内容。
其中,药物性致聋基因检测,检测目前已明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基因突变:线粒体基因 12s rRNA A1555G、12s rRNA C1494T突变,筛查孩子药物性致聋的风险,避免“一针致聋”。
药物代谢基因检测,则检测包括CYP2C9、CYP2C19、CYP2D6等在内,多个与药物代谢紧密相关的“P450家族酶”基因,了解孩子的基因表型,了解孩子对于三大类常用药物的代谢类型,了解哪些药物对孩子疗效好、疗效差,哪些药物会给孩子带来毒副作用,指导家长安全、有效用药,避免孩子因用药不当而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陈希阳介绍,“是药三分毒”,不当或过量用药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伤。尤其是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当的用药会给身体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在所有影响药物反应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主导作用。传统药物治疗模式是根据疾病的诊断,实施“一病一药一剂量”的方案,但这在部分病人中可能是无效的或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化差异的原因很多,如性别、年龄、体重以及并发症等,但至关重要的遗传因素最容易为临床医生所忽略
陈希阳透露,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涵盖了常见的儿童解热镇痛、儿童肠胃不适、儿童止咳平喘三大类疾病的31种药物检测。耳聋基因检测通过检测孩子的基因信息,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可以准确地获得您的耳聋相关基因是否突变,准确率可达99.9%以上。
这种基因检测是否靠谱?能否实现儿童个性化用药?对此,陈希阳表示,“我们的分析师参考了临床上的大量科学文献进行的产品设计,分析的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列,该酶系是世界公认的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关键酶系,其对应的用药建议也得到大量科学文献和临床证据证明。”至于检测结果是否会挑战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达安基因未正面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