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来清远市累计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

清远日报 记者 黄扬梅  2016-10-31 09:26

9月底以来清远市累计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均已治愈出院。专家表示,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防蚊灭蚊是遏制登革热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公布数据,9月底以来,清远市已累计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都已治愈出院。截止目前暂无新发本地病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目前,清远市的日间气温仍维持在25-30℃之间,适宜蚊虫繁殖生长,媒介伊蚊(白纹伊蚊)的密度仍可能维持在高水平,清远市存在继续发生本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风险。各地要继续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特别是清城区和佛冈县仍需加强辖区发热病例的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10月上半月全市伊蚊密度高、中密度点占比有所下降

自9月29日以来,因清远市报告3例登革热本地病例,市卫计局联合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全市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现状调查;市疾控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加大医疗机构监测力度和对伊蚊密度的监测力度,清城区和佛冈县更是启动应急监测工作。最新结果显示:清城区的南城医院和洲心板扶村为中密度点,佛冈县的水头镇湴田村符合防控要求。此外,10月上半月全市伊蚊密度高、中密度点占比为4.71%,较9月下半月(6.93%)有所降低。要重点清除和整治

废旧轮胎等伊蚊孳生地

清远市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监测简报(2016年第15期)指出,2016年3月-10月,全市累计报告38个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高风险点。监测点类型主要为农村和旧居民小区。伊蚊孳生地调查发现,阳性积水类型以废旧轮胎、明渠,水池和闲置容器三类为主。为此,要重点清除和整治废旧轮胎、明渠,水池和闲置容器等伊蚊孳生地。

声音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防蚊灭蚊是遏制登革热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负责人表示,防控登革热是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防蚊灭蚊是遏制登革热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此项工作需要由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各地疾控中心务必继续加强监测力度,扩大监测面,提高监测质量,动态评估登革热疫情风险,督促蚊媒中、高密度监测点(以监测点为中心周边200至500米范围内)重点强化清除孳生地工作,将防控登革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及时通报监测评估结果,为各级政府开展强化孳生地清理等防蚊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该负责人建议,通过宣传,加强普通民众对登革热的防病和防蚊灭蚊意识,了解感染登革热的早期症状,能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测。目前清远市的市级、县级综合医院基本可开展登革热初步筛查检测。同时,做好日常家居卫生清洁、户内外小积水等清理,配合工作人员开展蚊密度监测工作。

市卫计局要求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防控登革热工作,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关键是抓具体落实,并建议由政府组织爱卫成员单位督查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者予以问责;各镇(街)一级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人员及发动村民清除积水,防蚊灭蚊,做到村不漏户大搞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要吸取省内疫情较重地区的经验教训,全力做好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登革热风险警示机制,对登革热发生高危地区,由县(市、区)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发出督查整改意见,不整改或落实不力者,予以问责。

编辑 刘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