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龙
2016-10-30 21:00
“好作品让生命发光。”10月30日,《文艺报》与广东作协《作品》杂志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扶持中国文学新生力量“90后”作家。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文艺报》副总编辑胡军,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中国作家网副主编刘秀娟,90后作家代表马亿、黎子,与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作家、评论家、诗人、编辑参加了发布会。
据《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和编辑王十月介绍,2011年前后,编辑部发现有越来越多的90后写作者投稿。这些稿件有着鲜明的特质:出手老成,视野开阔,既受世界经典文学影响,也汲取动漫、电影、音乐等流行文化的营养,文学面貌更为丰富。
杨克和王十月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可能成为中国文学的拐点。于是,《作品》杂志开设“浪潮1990”,每期发表1-3位90后作家的小说,也因此,《作品》编辑和“90后”成了朋友,建立了“90后”作家微信群,聚集了数百位“90后”写作者。
从2016年开始,《作品》推出“浪潮1990”的升级版“90后推荐90后”,并打破文学期刊编辑常规,将作品的选择权交给90后写作者,提供一个纯“90后写、90后评、90后编”的网络平台,让传统期刊与互联网平台形成充分的互动互通,互为转化,打通传统杂志在选稿、用稿、发表后的封闭性,让传统文学期刊变得更为开放、自由、活力。迄今为止,已有近百位90后作者在《作品》杂志亮相。
由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向来关注青年作家成长,在了解到《作品》杂志在探索文学期刊创新发展、支持青年作家成长中的突破后,一报一刊决定联手,《文艺报》每月拿出一个整版,与《作品》杂志联合在报纸上开设“新天·90后专栏”,充分地吸收“90后推荐90后”栏目在选稿、用稿方面的创新性,共同推介优秀作家作品。
发布会上,“90后”作家代表黎子、马亿讲述了他们的经历。甘肃女生黎子就读于韶关学院中文系,因处女作《城》获第五届《人民文学》全国高校征文大赛一等奖而走上创作之路,在《作品》《厦门文学》《中国诗歌》等期刊发表大量作品;
出身计算机系的马亿在读大三时,自由投稿给《作品》并获发表,毕业后凭借着自身实力和丰富的创作成绩成为花城出版社的一名图书编辑。
《文艺报》副总编辑胡军表示,所有中国作协会员都会读到《文艺报》,随着90后作家群的逐渐崛起,大众都希望能读到青年作家的作品,《文艺报》将发挥评论特长,每期开辟“新天·90后专栏”专版让这些青年作家在全国文学界多亮相。
中国作家网副主编刘秀娟指出,90后作家群体已经非常壮大,他们分散在不同创作领域,知识结构多样、杂糅,审美观念、艺术风格新颖,是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目前,中国作家网已经开辟首期“90后作家:正在成长的文学力量”专题页面,推出王闷闷、黎子、周朝军、王棘等10个作家的简介、创作谈和三篇代表作,今后将根据90后作家群的成长情况增加这一名录。
另据了解,为增加90后在文坛的分量,作家出版社将遴选推出90后的十部长篇小说,该计划正在与《作品》杂志接洽之中。
新闻发布会后举行了“广东中青年诗人作品研讨会”,《诗刊》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商震、中国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叶延滨、《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诗选刊》杂志主编刘向东、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赵思运、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扬子江诗刊》常务副主编胡弦,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学者冷霜、陈卫、罗雨、王士强、何同彬、胡桑、徐钺、茱萸、赵金钟、陈尚真等各抒己见,分别点评了世宾、梦亦非、方舟、从容、乌鸟鸟、高世现、丫丫、沈鱼8位广东诗人的作品,以专业标准和多元化的眼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推动他们的写作进步。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