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消失!中山这些鲜为人知的地名,你很可能没听过

中山发布  2016-10-29 18:12

近几十年,咱中山快速发展,城乡街道大变样。大量道路、建筑物名称等不断出现;但同时,很多过去有趣又好记的地名逐渐消失了……今天,小布哥带大家看看咱中山一些有意思的地名。

好多“动物”!

狮子够霸气了,咱中山就有条狮子街。狮子街北面是孙文中路,南面与长泰街和方塔街交汇。街道始建于宋代,原称为英武街。清朝初期,因为北面的街口有一对石狮子驻阵,便称狮子街。据说,狮子街曾经是富人区。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是华侨眷属聚居之地。如今,狮子街上依然伫立着一座座华侨建筑。

狮子街 图片来源:中山网

除了狮子街,中山还有猪仔街、卖鸭街,它们都因曾经是猪仔和鸭子的交易场地而得名。中山民俗画家邓振铃的《岁晚趁墟图》就重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沙岗墟的盛况,画中描绘的猪仔街,就生动再现了当时集市上买卖猪仔的情景。虽然当年所说的“猪仔”有买卖劳力的意思,不过中山的猪仔街卖的的确是可爱的猪苗。

猪仔街  图片来源:中山生活网

卖鸭街  图片来源:中山商报

除了“整只”的动物,还有动物的“性别”和“身体部分”!中山有25处地名有鸡元素。包括板芙的鸡颈街、南朗的鸡头角和鸡乸山、三乡的鸡心塱、横栏的鸡翼沙、五桂山的鸡公石等,几乎可以拼凑一桌“全鸡宴”。

鸡膥(音“村”)巷  图片来源:中山网

好多“明星”!

中山也有“四大天王”!不过,是存在于街道名称中……

黎明路:位于东升镇

德华街:位于东升镇

学友街:位于西区

富城街:位于南头镇

……

星光熠熠啊!其实还有成龙大街,在小榄镇!不过,除了成龙路是历史路名沿用至今外,其余“四大天王”路都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产物,尤其是“学友街”,是与附近的学韵街、学睿街、学滨街配套,仅为“学字辈”街道的一员,目前连路牌都没有。

成龙大街

富城北街

好多“吃的”!

民以食为天,中山又怎么会没有和吃有关的街道名称呢?

鱼粥巷:位于石岐区,长45米,据说这里从前是卖鱼粥的地方;

白饭洲村:位于板芙镇;

吃饭台山:位于南朗镇;

韭菜园:过去在苏华赞医院后面,如今不存在了。

鱼粥巷 图片来源:中山商报

白饭洲村 村委会地址

还有“用得着”的

蓑衣街、弓箭巷、猪糠厂街,都在孙文中路附近。

蓑衣街也是因曾为交易场地而得名,可以理解为蓑衣用品一条街。

图片来源:中山商报

至于弓箭巷,在西山寺脚下。倒不是因为这里是卖弓箭的,只是因为巷子形状如拉开的弓箭,故名。

而猪糠厂街,一听就知道,这街道上过去曾有一家猪糠厂。

图片来源:我爱中山

还有故事听

在原先的南门市场附近,有一条方塔街。咱中山不是有个别名叫铁城嘛,不过中山实为冲积平原,由“沙造”,并非“铁造”,所以相传南宋修筑东南面城墙时,刨开地表就是细沙,地下水也出来凑热闹,不管如何夯土,工事都会下沉塌方。于是,当时的县令陈天觉在家拿了一个“聚宝盆”埋在地下,声称能镇住邪妖以安民心——还真奏效了!后来城墙还很稳固。于是后人在盆的填埋处建了一座塔,得此名。

只是塔现在不见了,空留方塔街名。

图片来源:中山商报

火炬宫花村,单听名字就觉得挺美,背后还真有一个传说。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为人处事不靠谱,每年都要选一次妃。按规矩,妃子要在民间迎娶。这次正德皇帝想找一位“真命皇妃”,有方士胡乱遥指南方地,胡诌:“皇上只要派人到南海之滨,看见穿黑衣,举黑旗,骑黑马,横过江的女子,就是真命皇妃了。”

大臣都知道方士鬼话连篇,缺名少姓,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找。来到咱香山县名为迳坑的小村子,下雨了,只见一位俊俏的穿黑衣的放牛姑娘将围裙解下来系在赶牛的竹竿上晾,她自己则骑牛涉溪而过。大臣们大喜过望,这不就是“真命皇妃”嘛!打听到姑娘姓王,还没婚假,便强行把姑娘塞上骄子抬回了京城。

可姑娘宁死不嫁,正德一怒之下把她斩了,但事后又后悔了,便按皇妃之礼把姑娘安葬了。从此人们都说香山出了位皇妃,迳坑这小村也改称“宫花”。

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文颖

编写:曾晓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