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成绩不好,可能只差学会这首歌!

上学了  2016-10-28 21:29

π (Pi)是什么?

在普通学生眼里,π是圆周率,约等于3.14。

在学霸眼里,π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不管一个圆多大多小,它的周长和直径之比总是π。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他们可以流利背出小数点后的几十位,甚至几百位。

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主人公为了向老师和学生说明自己的名字——π(Pi),在黑板上默写出了数千位的圆周率小数点位数。通过这件事情,他让整个学校的师生记住了他的名字。

来源:电影中,少年派默写圆周率的画面成为经典

其实,直到现在,能记住小数点后多少位,依然是不少人骄傲的资本。在《最强大脑》节目里,曾有一位73岁的老人,背出了小数点后5000位,全场雷动。他说,这是他反抗老年痴呆的一种方式......

但是大家在惊叹的同时,仍旧觉得π是一串枯燥乏味的数字: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光看着就要睡着了有木有,而数学就是由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构成的)

今天上午,听到一位小学生用π弹奏出动听的钢琴曲后,π很枯燥、数学很无聊的观点被彻底颠覆。

π究竟是怎么变成一首动听的乐曲的?看完这段教学片,你就明白了: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浙派名师”第六届小学数学名校名师名课教学改革成果展,在长江实验小学举行,数学特级教师、校长丁杭缨特意选了这首曲子作为开场。

她说,我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孩子们,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数字、公式、计算和刷题,而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学数学可以很有趣、很好玩。看,π除了数字,还能够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

不止音乐,数学还可以用美术等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丁校长说,她这次选《π之声》作为活动开幕式之歌,灵感来自于德国顶尖数学家Matthias Kreck教授。这位教授今年9月来长江实验小学讲座,讲座内容是“M的三次方”——M指的是德语Mathematik(数学)、Musik(音乐)、Malerei(绘画),一场结合音乐演奏、数学演算、绘画讲演的头脑风暴!

Matthias Kreck教授

不仅是π,连莫比乌斯带中也有音乐:

说到底,无论是数学家Matthias Kreck教授,还是身为数学特级教师的丁校长,都是希望通过类似有趣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由此爱上数学,找到学数学的乐趣。

丁杭缨说:“数学本身是一个需要整合的学科,你看达芬奇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同时在数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们将数学和艺术完美整合在了一起。现在教学改革,提出整合课程,最高的境界是让孩子们把所学的各类知识自发地整合在一起,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

将数学思维和艺术完美结合,这样学习效果肯定好。像《π之声》演奏者王嘉程小朋友,数学成绩就非常出色。

相传2500前,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在散步时,通过铁匠铺里打铁的声音分析出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体积的一定的比例有关。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音乐和数学的联系;

伯努利在研究音乐时,发现了奇函数可以写成正弦级数的形式;

中国明代音乐家皇族身份的朱载堉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首次提出“新法密率”,推算出将八度音等分为十二等分的算法,并制造出新法密率律管及新法密率弦乐器,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乐器;

......

音乐和数学一样,由人类的心智自由创造,但创造它的逻辑却是客观严谨的。创造出的产物可以无比的严谨、优美,并且可以同时兼具高度的独创性和洞察力。

所以,强烈建议分享这一首曲子,给现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正在学圆周率,喜欢音乐的孩子。这不仅仅是“音乐记忆法”,更是欧美流行的“跨学科”学习方法。

提高数学成绩的根本,是激发对数学的热情,培养数学思维。通过生活、游戏中有趣的事,比如通过上述弹唱圆周率的方式,轻松掌握数学知识,并通过动手学以致用。

来源/沈蒙和、升学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