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召开:全球治理创新中国如何贡献智慧?

南方+ 记者 袁佩如 张梓望  2016-10-28 16:13

“我们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应对 21 世纪的各种挑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4 年 3 月28 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正式提出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将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全球治理创新过程中,中国能够提供怎样的方案和智慧?10月28日,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召开,来自海内外政界、商界、学界等专家学者300余人围绕“全球治理创新的中国智慧”,展开了热烈的头脑风暴。

本届年会由温州市政协、察哈尔学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主办。会议还将举办两个专题论坛,分别研讨关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大学”和“参与世界的地方政府”。

在年会开幕式上,温州市政协主席余梅生,浙江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主任汤为平,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等分别在开幕上致辞。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 摄

韩方明指出:“中国智慧将为新时期的全球治理创新提供更多的选项,意义重大。”他从中国目前的大国自信地位,在全球发展中承担的大国责任以及中国在参与世界发展过程中迎来的机遇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正在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更辉。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 摄

王更辉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治理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界的共识,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南方报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之一,做全球治理创新的“行动队”,我们既有这样的抱负,也有这样的能级,也应更有这样的担当。南方报业刚刚制定了加快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三大转变,即从报业集群向全媒体集群转变、从新闻传播向数据服务智慧服务转变、从报业集团向文化传媒集团转变,而拓展数据交易领域、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为中国赢得话语权是三大转变的题中应有之意。

【原标题】

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召开,专家学者碰撞“全球治理创新的中国智慧”

中国正从全球治理参与者变为引领者


□相关稿件

全球治理,中国有自信贡献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 赵启正:

以“和”为贵的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点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赵启正。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摄

全球治理价值观层面应提倡“和”主义。“和”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也是中国外交的特点。中国古人讲,君子和而不同;中国商界讲,和气生财;中国外交则讲,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潮流。一个和字,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以“和”为贵的中国智慧必将为全球治理创新留下点睛之笔。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

从中华文化汲取养分创新全球治理思想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 摄

当前世界进入了新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发生三方面的变化:一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力量趋同,改变着国际政治版图,推动东西方共同治理发展。二是全球治理特别是全球经济治理方面,西方经济治理理论已经破产,西方经济仍没有恢复的趋势,各国思考全球经济治理的新理论。三是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在增长,英国公投就是例子。在这个背景下,全球治理思想出现转变和调整,中国可以从中华文明底蕴中汲取营养来创新全球治理思想,这符合中国全球性大国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

贡献全球治理,中国有四大智慧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 摄

中国公共外交要强调自信,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国有自信贡献自己的智慧,这来源于中国四方面的智慧资源:一是历史智慧,中国自古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赢得人心是中国历史公共外交的特点,也是全球治理的根本要义;二是文化智慧,中国有天下担当,“天下为公”中国的“公”就是世界担当。中国也有包容心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兼容性;三是政治智慧,中国政治协商、统战等制度是政治智慧的体现,这种协商的智慧全球治理可以借鉴;四是社会智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稿件

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达成“温州共识”

分工合作 切实增强公共外交自觉性

2016年10月28日,由温州市政协、察哈尔学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主办的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在温州召开,来自国内外政界、商界、学界的300余人出席论坛,,围绕中国公共外交的方向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达成以下“温州共识”。

与会代表认为,时代呼唤公共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推动外国人民

赵进军宣读共识。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张梓望 摄

了解中国,友好中国,信任中国,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塑造有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

与会代表认为,不同于一些国家意在干涉其它国家内政的做法,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特点是促进友好,以“和思想”为基础,塑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与会代表认为,公共外交也是生产力,也是硬道理。当前中国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共外交已进入党的文件,在中国媒体上成了热词。中国有接近二十个地方的公共外交协会,特别是察哈尔学会,多年来积极实践公共外交,创办了《公共外交季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十多所大学成立了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特别是吉林大学成立了公共外交学院,外交部成立了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公共外交事业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公共外交是一项分工合作、各有侧重的事业。在实践中,要切实增强开展公共外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开辟公共外交新局面。

希望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扩大对公共外交的支持,将公共外交与经济发展、综合改革和社会民生一并考虑,统筹规划。

中国高校要加强公共外交人才的培养,深化学术研究,为中国公共外交事业提高强大智力支持,这也是它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中国企业家要推进公共外交项目落实,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走出去,培养中国企业家公共外交的基本素养,这是中国公共外交眼前的紧迫任务。

政协要把公共外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团结和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公共外交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与会代表建议,公共外交温州论坛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论坛。应进一步挖掘公共外交温州论坛的潜力,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构建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将公共外交温州论坛办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共外交专门论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编辑 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