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 2016-10-26 12:10
今年是广交会六十周年,也迎来了第120届展会。这一届展会的展览总面积达到118万平方米,展位总数60250个,境内外参展企业有24553家之多。在这么大规模的展会期间,如何保障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饮食习惯和身体特质、数量庞大的客商吃得安全、放心?这对广州食药监部门确实是个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结束的第一期展会期间,广州食药监系统监督检查供餐单位1631间次,检查从业人员5184人次,保障广交会馆内供餐人数近39万人次,未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及投诉。
想进广交会展馆食街开门店
食品安全等级必须是“笑脸”
早在9月初,广州市食药监局就成立了由局长张雅洁担任组长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提前部署本届广交会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做好广交会的食品安全保障,防范事故是重点。广州市食药监局采取提前审核的做法,要求想进入广交会展馆的餐饮单位提前递交申请材料,并由该局组织有经验的监管人员对申请资料、食品生产经营现场、供餐菜谱以及食品原料溯源进行严格审核。
什么样的餐饮店才能合格入选?其实还真有不少“硬指标”。据广州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想进广交会展馆内的餐饮店,食品安全等级的“门槛”并不低,起码必须是“笑脸”——餐饮服务提供者必须达到A级(大笑)或相当于A级条件;饮品店必须具备B级(微笑)或相当于B级条件。同时,店家还须具有与展会供餐人数、供餐形式相适应的餐饮服务提供能力,并严禁供应生食海产品、凉菜和裱花蛋糕等容易受温度影响滋生细菌甚至变质的高风险食品。
就餐高峰来临前
测温仪先“巡场”
“硬指标”如何落实到位?广州市食药监部门采取“馆内驻点监管,馆外监督巡查”的模式,对广交会相关供餐单位的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制作、运输、供餐等过程实施全程监控。食药监部门还与馆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组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请执法人员从食品生产制作规程、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等方面作讲解,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规范食品加工行为。
展会期间,每天上午8:30左右,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就要到位。他们要赶在9:00开馆之前检查用来保持食物温度的水浴设备中的水是否已经烧开,已经入馆的餐饮店从业人员是否具备健康证明,店里的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每天从开馆到闭馆,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人员都会手持一个个像小螺丝刀似的“神器”——食物中心温度计,不间断地在馆内“巡场”。在中午就餐高峰到来之前,测温仪基本要先“巡场”一遍。直到下午2:30左右,随着人流的减少,供餐单位逐渐分批停售,检测频率才相应降低。
广州市食药监局还联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食品检验所的检测人员,在展会期间对馆内提供的熟食、食用冰粒、雪糕、鲜榨橙汁、糕点等高风险食品进行抽检。下午供餐单位停售之后,食药监部门便将一天的监测结果反馈到相关单位,指导他们纠正不良行为、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可能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第12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期展会期间,广州食药监系统监督检查供餐单位1631间次,检查从业人员5184人次,抽检食品中心温度588宗(份),检查食品运输车辆87辆,保障广交会馆内供餐人数近39万人次,其中快餐22万人次,咖啡7万人次食品安全。一期展会期间,未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及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