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 记者 邓少军 2016-10-25 14:30
以建设服务江门、面向珠三角、辐射粤西南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为目标,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创意设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高端服务行业、地方优势行业及特色行业,构筑全方位现代服务业体系。这是记者24日从由市发改局牵头起草的《江门市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了解到的,目前《规划》正在公示,公示时间为10月21日至30日。
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超40%
“十二五”期间,江门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81亿元上升至去年的986.8亿元,年均增长9.4%,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1%。目前,全市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五分之二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超66万人,约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我市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根据《规划》,江门将持续保持服务业规模稳定增长,发展速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去年44.1%增加到46%;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以上,全市服务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带动向依靠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协同推动转变;培育建设2至3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重点抓好我市现代产业100强中服务业20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形成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服务业中心。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助力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我市将培育、壮大助力转型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科技服务业。如在金融服务业发展方面,《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占GDP的比重达到7%;力争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和新三板“江门板块”全覆盖。在电子商务业发展上,到2020年,我市将培育开展电子商务小微企业超过1000家等。我市也将加快提升强化区域地位的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商务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上,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
同时,将大力发展“侨都”文化品牌的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并将强化优化人居环境的现代公共服务业,包括健康养生产业、教育培训业、社区服务业等。
布局“东部一主三副、西部四大组团”
那么,我市服务业发展如何布局呢?根据《规划》,我市服务业发展坚持“东部一体、西部协同”的基本发展构架,将全市服务业发展划分为核心发展区、次核心发展区和拓展辐射区三大层次,着力构建“东部一主三副、西部四大组团”的服务业战略性空间发展总格局。据了解,蓬江区将成为江门服务业发展的主核心区,新会区、高新区(江海区)、鹤山市是副核心区,拓展辐射区由西部台山、开平、恩平、大广海湾经济区“组团”构成,是我市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在其经济腹地的自然延伸和继续拓展。
此外,将坚持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如物流业采用“三边”、“四地”、“三级”统筹发展空间策略,其中“三边”即沿江边、沿海边、沿路边,“四地”即高新区临港物流基地、银洲湖物流基地、鹤山物流基地、大广海湾物流基地,“三级”即全市构筑起以物流基地—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为内涵的三级物流节点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