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知道 2016-10-25 11:38
当中国男人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想想看现在房价多贵,不拼了老命赚钱真买不起),开口闭口房子股市,一下班就葛优瘫在沙发上或床上,你也别太指望他们能在私人生活上把自己整饬得多好。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中国男人的“挫”是谁造的。
(电影剧照/图)
看到这个标题时,请男性同胞千万不要动怒,“中国男人越来越挫”只是一个定性结论,而非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它并非意味着每一个中国男人都越来越挫,而是说中国男人整体上有越来越挫的倾向。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论断,一方面是知道的后台常有读者发来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关于中国男人的调查研究也支持这样的结论,并且我们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直观感受。那为什么中国男人会越来越挫呢?
奶油小生和忠臣孝子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挫的定义。何为挫?这是时下互联网上常用来批评人的一个形容词,说一个人很挫,通常是说他邋遢、不自信、猥琐、土里土气。而“越来越挫”的潜台词是,中国男人以往的形象也很挫,只不过是随着时间推进,就像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挫了。
古时候中国男人是怎样的形象?易中天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既学术又通俗好懂地总结了中国传统男人的几种形象:奶油小生,江湖好汉,忠臣孝子,大老粗与小白脸。而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奶油小生和忠臣孝子两类。
奶油小生:或称白面书生,详见各种戏曲中的男主形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细皮嫩肉,奶声奶气,多愁善感,弱不禁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毫无主见,极易哄骗。一遇到什么事,他们的本事,无非一是跪,二是哭,三是一病不起,最后只能靠动了恻隐之心的女人或侠客前来搭救。
在易中天看来,奶油小生和小白脸显然是有些挫,因为他们文弱胆怯畏缩,“力量,原本应该是男性的特征”。他认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刚强坚毅,孔武有力的。这里说的“力”,并不只是指体力,同时也指智力,尤其是意志力,包括中国古代常说的念力、定力等。但奶油小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力”。
那忠臣孝子呢?这类人脸不白,皮不嫩,说话没有奶味,有的声如宏钟,底气颇足,有的还会弄几下枪棒,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事的,也都是“男人的事业”:或出将入相,或为官为宦,或逐鹿中原。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就是孔武的男人呢?
易中天不这么认为。他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忠臣孝子有两个特征,一是“好哭”。易中天写道,几乎所有的忠臣孝子,都会哭,而且都必须会哭。他们写给皇帝的奏折、表章中,常有“临表涕泣”或“感恩涕零”之类的话,而在朝堂之上当众哭将出来的事,也不少见。这些人,在自己家里,或自己的衙门、营帐里,也许十分威严,但一到皇上面前,立马畏缩起来。尤其是,如果受到了皇上的嘉奖或恩典,更是非哭不可,否则便是奸臣。另一个特征,是“善跪”,不但见了父母、长官、皇帝要下跪,便是见了朋友、敌人,甚至俘虏,有时也下跪。
易中天以为,即便少数的忠臣孝子有真正的士大夫风范,但绝大多数人爱哭和善跪,是因为有“软骨症”。造成这一原因是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的一个特点,就是最终只承认一个人是男人。这个人就是皇帝。皇帝‘乾纲独断’,是绝对的和唯一的阳刚。”忠臣孝子在把皇帝“君父化”的同时也将自己“臣妾化”。
鲁迅早就看透了忠臣孝子的奴性本质:“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利则纷纷聚集,见败北则纷纷逃亡。”
如此可见,中国男人早就形成了挫的基因。
(视觉中国/图)
被单一价值观绑架
不过皇权早已被推翻,中国男人怎么就没有翻身做主人,反而越来越挫呢?
从改革开放到当下的三十多年时间,中国男人面临着同一个主题:自我的个体化。这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挣脱传统政治束缚,释放欲望和天性,发现自己;二是追求个体利益的正当性,不再是君子耻于言利;三是,伴随着自我的个体化进程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不再是“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国家不再包办个体的生老病死,个体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换句话说,中国男人可以自由地追求和获取资源,他们也必须这么做。只是社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资源有限,并且没有形成公平的分配原则,这就造成了争抢资源的局面;与此同时,传统权力基因仍在当下有深刻的现实基础,权力仍旧是新时代的硬通货,有效决定着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这两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从传统皇权体制挣脱的中国男人又被权力——金钱的单向度的需求所裹挟,他们不再服膺于皇权,但却服膺于权力和金钱。新时期的中国男人有着一个共同理想:成为富翁或者当官。
而整个社会也在以权力和金钱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男性是否成功。舆论中被奉为“人生赢家”多是富二代,比如长得并不好看的王思聪在微博上被无数人称为“老公”;虽然社交媒体上大多数人表现出对官员的敌意,但年年庞大的考公大军仍旧证明着体制有着巨大的诱惑力,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仍非常畏惧于权力。
这种衡量男性的标准非常直观地体现在情爱市场上,那些有多套房多辆车的男性往往最为抢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看到一些年轻女郎的伴侣是外形猥琐气质糟糕的中年男子,而无房无车无户口一族会被定义为“屌丝”“凤凰男”,屡遭嘲讽并被“剩”下来。
当权力和金钱成为绝对标准,相比而言,审美、品行、教养、智慧、趣味等等都属于第二位了,甚至不那么重要了。当中国男人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想想看现在房价多贵,不拼了老命赚钱真买不起),开口闭口房子股市,一下班就葛优瘫在沙发上或床上,你也别太指望他们能在私人生活上把自己整饬得多好。比如及时刮胡子,买合体的衬衫,适时用点香水,上班前会吻别爱人和小孩,婚后还给妻子送花,偶尔来点小浪漫,有假期就带着老婆孩子旅游,懂得谈论电影,爱看话剧……更甭提西方社会常讲的“超越性追求”,比如寻求心灵自由,心系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热衷于公益事业等等。
因此,富起来的或努力想要富起来的中国男人给人的感觉仍旧很挫,土里土气,邋里邋遢,精神萎靡,不懂生活。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后都会有这样的印象,他们常会纳闷穿着打扮得体、气质优雅的中国女性,旁边的男性怎么不修边幅、猥琐粗鲁?甚至由此还曾引起舆论关于“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的讨论。
可是没有办法,在权力-金钱单一价值观的绑架下,中国男人必然呈现出挫的总体特征。它或表现为追逐权力和金钱过程中的患得患失、心神不宁、疲惫畏缩、懦弱犬儒,或是过度忙碌、无暇生活引起的邋遢、不修边幅、精神萎靡,或是得势之后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粗鲁猥琐……
《半泽直树》的男性职场令人印象深刻。(网络图)
中国男人该怎么办
难道越来越挫的中国男人,就只能一直这么挫下去吗?就没什么改变之道了吗?
也非如此。易中天《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虽洋洋洒洒对中国男人来了一番大批判,但结尾部分还是对怎么做一个好男人提出了建议。他说,新的中国男人,“应该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所谓人格独立,就是不依附于他人;所谓意志自由,就是不屈从于他人。
这其实就意味着,男人必须对自己负责,有自己的主见,能够不断自省,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在全社会形成权力-金钱单一价值观的语境下,一个新的中国男人就是那些敢于打破单一价值观桎梏的人,他们内心中保持着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他们拒绝成为“单向度的人”。
他们或许在体制内工作,但并非出于对权力的迷恋,而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没有染上官场权力傲慢、官本位等种种恶劣习气。他们也在努力工作,也会为房子车子精打细算地生活,但他们在追求更好物质生活的同时,并不会因此被房子等所裹挟,他们有一块精神生活的“自留地”,不忘诗和远方。甚至他们完全抛弃了权力-金钱的既定规则,他们选择独身,注重生活品质,追求生活格调,读书,看展,环游世界;或者投身于公益事业,放弃对身外之物的追求,只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说到底,他们与挫男就一个差别,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生活,有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挫,是因为格局小,格局小,是因为全部心思都钻权眼和钱眼中去了。但他们能够跳脱出这个四角天空,保持人格的独立与意志的自由,因此他们个性鲜明,有主见,对生活有浪漫态度,对人有同理心,对人生有更丰富多元的追求。
男人想要不挫,男人自然要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责任,毕竟气质和格局主要靠自己养成。不过女性是否就只是置身事外地嘲讽呢?
事实是,男人越来越挫,一部分女性也难辞其咎。胡紫薇就曾反问,“男人不遗余力地争抢社会资源、为功名利禄拼死角斗的时候,在男人异化、社会异化的进程中,女性的态度和选择起了多大作用?是仅仅推波助澜还是致命的推手?”
一个社会女人的择偶标准也将深刻影响着男人的定位。如果女性对男性的要求没有从“权+钱=成功”的标准中挣脱出来,如果女性找个对象就只看人家是否有钱有权有大房子有豪车,那很遗憾,她们也只能忍受越来越挫的中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