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小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频出新招

南方+  2016-10-25 08:16

“阳光小屋”里诉说自己的小秘密,“成长屋”里进行团体辅导,“快乐大本营”里体验户外拓展的乐趣,“宣泄室”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负能量……

在东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孩子们成长的温馨港湾。

东莞市服装纺织学校作为中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围绕着职业素养做深度文章。图为学生根据在校园内的趣事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心理剧。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日前,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公布,道滘中心小学、长安镇实验小学、厚街湖景中学、常平振兴中学和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上榜。

那么,东莞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特色,发展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可以突破的空间呢?

A心理课玩出新花样

“通过效率学习,我的注意力明显提高了。”

“负面情绪不一定是坏事,要学会正确的和它相处。”

……

在常平振兴中学心理团体活动室的留言墙上,孩子们在五颜六色的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课程收获。该校心理教师李淑瑜告诉记者,每周三的下午学校都会组织心理社团开展小团体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放松身心,解决心理难题。

“通过沟通交流,孩子们释放了负面情绪,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李淑瑜说,“每个学期的第一节心理课我们都会向孩子们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诉求,以便更好地安排课程。”

厚街湖景中学则将科普教育与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与科普实践课堂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针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门开发成校本课程,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提升,从而也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湖景中学校长江灿权说。

在今年举办的东莞国际马拉松上,中国航空模型特技飞行表演队为大赛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其中一名队员林英树正是从湖景中学航模队走出去的。

“训练学生科技技能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心理干预,通过视觉化训练、模拟体验式训练、心理测试等,让学生在重压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竞技水准,这也是我们在国家级省级的赛事中屡获佳绩的原因之一。”湖景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何冬平说。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东莞市服装纺织学校作为中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则围绕着职业素养做深度文章。

该校校长江学斌说,学校将职场元素植入到课程中,教会他们职业规划、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自信、健康、积极的生活与工作态度。

“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非常受欢迎”,江学斌说,不少学生因初中成绩欠佳或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选择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刚入学时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但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不仅找到了自身定位,也培养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成为企业用人时的“香饽饽”。

B看不见的心理教育润物无声

“东莞的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与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同时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无痕渗透。”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教师黄凤平说,通过学科渗透和全员参与等方式,“看不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语文课上的情感体验和人物分析,数学课上的逻辑思维与克服困难的品质训练,科学课上唤起对自然、社会和集体的美好感情,音乐、美术、书法课上的审美培养……在长安镇实验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中都融进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内容,教师通过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悦思悦学”。

据该校校长钟秀群介绍,长安镇实验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悦文化”建设中的“悦心工程”来打造,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教学当中,不仅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还将心理素质的培训融入到每月的德育教育主题之中,成为级部、班主任和少先队的具体工作。

与之类似,道滘镇中心小学在课堂教学上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开展梦想课堂,由班主任兼职心理老师开展主题活动。通过问题探究导向,跨学科的综合课程,让低年级的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信大方好问的精神。在课外则开展心理成长小组第二课堂,通过心理广播、心理手抄报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

不仅如此,用艺术的形式实现寓教于乐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长安镇实验小学成立了学生社团——心理剧社,通过心理剧的排练与表演,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宣泄情绪,找到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方法。

“艺术最能直抵人心。”黄凤平评价道,孩子们通过心理剧的撰写、编排和表演,不仅对现实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反思,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了沟通和协调能力,增进了团队友谊,使演员和观众都能从中受益。

黄凤平透露,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目前正在筹备全市范围内的心理剧大赛,预计于11月启动,希望各学校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C教师参与为学生心灵护航

“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培养建设。”黄凤平说,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通过开展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各类活动评比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据黄凤平介绍,之前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队伍数量不足、心理课教学能力不强、心理辅导水平不高的情况,因而在提升专职教师水平的同时也注意培养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心理教育水平,扩充团队的力量。

而这种教师参与的氛围也在各学校蔓延开来。如厚街镇湖景中学全校老师都获得了心理健康B证培训;东莞市服装纺织学校设置5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对教师全员进行C证培训;长安镇实验小学通过名师工作室的运作为学校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培训的平台;道滘镇中心小学全部老师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证件;常平振兴中学则设立“体验式班主任工作坊”,让班主任在互动和角色扮演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学生的人数很多,而心理健康教育又需要对个体的长期跟踪和关注,因而班主任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李淑瑜说,不同于以往的理论培训,“体验式班主任工作坊”的形式更加注重实践,让教师学会倾听、沟通和激励技能。

除此以外,指导中心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搭建了进修平台,通过三天两夜的学习拓展活动释放工作压力,培养和谐人际关系,“我们希望教师通过进修获得心灵成长,并将这种沟通技能运用到教学当中。”黄凤平说。

纵深观察

学校家庭社会共筑“心育”教育

近年来,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曝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有数据统计,全国每年自杀的人数有28.8万人,自杀未遂的有200多万人,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而这其中以十四五岁到三十四五岁年龄段的人居多。

青少年阶段一直是心理问题的集中爆发期,广州和真心理咨询负责人、首席心理咨询师廖畅告诉记者,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学理论,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冲突,其中6—12岁是学龄初期,易产生挫败和自卑感,而12—18岁是青春期,随着身体和校园环境的变化,焦虑感便是主要心理问题。而东莞人口流动性强,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较多,他们在心理不成熟时过早独立,因而人际信任程度较低,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会集中面临不少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廖畅表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机构要加强合作,为孩子打造一个可信赖环境,并告知他们要学会“依赖”,学会寻求帮助。

厚街湖景中学早在2010年就制定了专门的《危机事件处理办法》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制度》,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建立了校园自我伤害危机预警系统,对心理部分异常的学生能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长期跟踪,不能处理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转介。

道滘镇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温秋婉介绍,学校通过发起各方力量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防范和疏导。该校建立起了包括专职心理老师、兼职心理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心理成长小组以及家长义工团在内的五个心理健康团队,一旦发现学生有情绪问题,老师便会及时进行辅导和干预。如果兼职老师发现难度较大的情况便会请专职心理老师来进行辅导。

“人的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系统密切相关。”黄凤平说,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也在探索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的结合方式,为孩子构筑起牢固的社会支持系统。

黄凤平透露,指导中心不仅利用“微课掌上通”和微信公众平台每个月为家长推送“心灵对对碰”栏目,传播心理知识,还与专家学者合作开设家庭心理教育方面的讲座,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和能力。

“未来我们将会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黄凤平说,接下来,我们将创新渠道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特色鲜明的心育教育,让所有孩子阳光快乐地成长。

策划:王慧 

撰文:南方日报 见习记者 吴珂 记者 王慧 卢真伟 何明强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