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

重走长征路㉝|将台堡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南方+ 记者 汤凯锋 郭智军  2016-10-22 06:55

(本期联盟党报:宁夏日报)

离开单家集向北行,穿过兴隆镇,一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屹立在眼前,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雄壮。

纪念碑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落在将台堡内东侧,碑高22.5米,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丰力会师,碑身下部浮雕了8组代表中国革命胜利的图案。

记者在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前合影。赵小星 摄记者在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前合影。赵小星 摄

今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专程来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发表“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等重要讲话。

将台堡,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20公里处的葫芦河东岸,战国秦长城在这里向东转折,古代称西瓦亭,为军事要塞。据新编《西吉县志》记载:此城最早筑于秦昭襄王时期,是战争的产物,由于作为军事胜地,历代都有所修建。现存的土堡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堡墙高10米。

登上城墙眺望,整个兴隆镇尽收眼底。这是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的会师地,也是红军长征最后的会师地。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团老照片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团老照片

时间回到1936年5月,红一方面军东征胜利回师陕北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中旬,红一方面军改编为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挥师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这年7月初,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并肩北上,向西方野战军靠拢。10月10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而红二方面军因受自然、敌情等因素影响,未按原计划到达会宁会师,仍在北上寻找会师机会。

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进入西吉县境,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和随二方面军行动的原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在平峰镇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等会面。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二军团与红一方面军领导和所部第二师在将台堡会师,两军首长和会师部队在将台堡东侧的广场举行了盛大的联欢。

“将台堡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甘肃会宁会师有机联系在一起,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红军长征取得胜利。”西吉县文化馆馆长刘成才告诉记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宁夏是回族群众聚集的地区。重走长征路进入宁夏境内,每到一处,每当提起长征,回族群众均对红军充满敬意。每一个赞许的背后,都包含着回族的祖辈们与红军相依相存的故事。在同心县采访时,记者还了解到,在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一书中,封面那位吹号角的小红军,其实也是在同心拍摄的。红军小号手叫谢立全,当年才19岁,在当时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了。

抗战之声——谢立全吹号照片。资料图片抗战之声——谢立全吹号照片。资料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谢立全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曾任海军指挥学院院长。1972年2月,埃德加·斯诺因患癌症病逝,《人民画报》刊发毛泽东主席为悼念斯诺发的唁电时,为了怀念这位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用了四个整版纪念,配发了斯诺拍摄的不少照片,其中就有《抗战之声》。谢立全看到了这张照片,写信告诉妻子这是当年西征在豫旺时,斯诺给自己拍的。他还严肃的告诫家人,不张扬,不炫耀,要戒骄戒躁。

“老红军的作风催人奋进!”为了收集更多有关红军长征时的材料,杨文元曾专门到美国斯诺的家乡,寻找斯诺的后人,做好抢救性的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被创立了今日辉煌的先辈们所深深感动。“红军长征遇到的困难,远不止爬雪山、过草地等,但不管条件多艰苦,他们执行党的政策,不折不扣,令行禁止,这就是红军为什么能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杨文元感慨地说。

对作风的坚持,对纪律的坚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红军们对“初心”的铭记。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老一辈红军年事已高,渐渐离开人世。但晚年的他们,依然保留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们以实际行动,在一个个纪念馆留下的历史丰碑警醒世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唯有不忘初心,方能成其久远。

【统筹】洪奕宜 曾妮

【记者】汤凯锋

【摄影】郭智军(除署名外)

点击展开全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