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珊瑚每天夜里吃“宵夜”

深圳商报 记者 张妍  2016-10-21 12:45

珊瑚保育中心的水箱里养育着品种多样的珍贵珊瑚。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9月1日本报A6版《全国首个珊瑚保育中心落户大鹏》率先报道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正在兴建国内第一珊瑚保育中心的消息。“珊瑚保育中心已经建成了,欢迎你们过来看看。”昨日,本报作为首家进入珊瑚保育中心的媒体,带着相机和无限的好奇一探其中的奥秘。

珊瑚保育中心负责人廖宝林一路带着我们往里走,打开铁门后,仿佛进入了幽蓝的深海世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三个两三米长的玻璃水族箱,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珊瑚,仿佛海底花园一般绚烂。“花园”里穿梭着调皮的橙白黑相间的小丑鱼,身穿粉红色波点裙子的考氏鳍天竺鲷,一双鳍总是急忙拍打的马面鱼。

有着“海底热带雨林”之称的珊瑚,不仅有着保护海岸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更是海底最珍贵的生态系统,全世界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依存珊瑚而生。深圳是全球珊瑚礁黄金三角区的最北缘海域,这里生活着近80种珊瑚。

“过去大鹏海域珊瑚种类更多,近年随着海水的富营养化,造成海底能见度低,珊瑚逐渐白化死亡,也有部分渔民拖网作业将珊瑚翻倒,导致珊瑚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死亡。”廖宝林说,现在大鹏海域珊瑚大多是对阳光佳和水质要求没那么高的耐受型品种,他指着水族箱里红色的美丽鹿角珊瑚和圣诞树形状的鹿角杯形珊瑚,这两种珊瑚本来是大鹏“原居民”,但现在只能从珠海庙湾把它们再“请”回来。

据了解,目前落户保育中心的珊瑚种类大约有20多种,占整个大鹏海域的四分之一左右,像深圳最常见的十字牡丹珊瑚、角孔珊瑚、蜂巢珊瑚、扁脑珊瑚、滨珊瑚、稀杯盔形珊瑚等都已在此安家。

除了模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展示区外,保育中心更重要的作用是繁育珊瑚。由6个大水族箱组成的保育区,住着的是刚满月的珊瑚宝宝们,它们每个大约都只有瓶盖大小,插在网圃里养殖。

专家告诉记者,自然条件下珊瑚每年大约长两三厘米,在科研人员精心培育下,不仅生长速度可以提升到8到12厘米,珊瑚幼苗也能呈几何级数繁殖。

整个珊瑚保育中心占地8000平方米,室内展览区只占600平方米,更广阔的是“成年”珊瑚的生活区域。

养殖珊瑚是不是直接抽取海水就可以呢?其实没有这么简单。珊瑚礁是珊瑚虫与虫黄藻共同作用下所分泌出的石灰石,因此要让珊瑚长大必须不断补充钙离子和镁离子。保育中心的水族箱是由全自动系统24小时监测的,一旦发现水里缺少某种元素,系统就会向管理员手机发送预警信息,同时自动添加该种元素的营养液。

为了保证虫黄藻能够在白天吸收足够光线进行光合作用,保育中心还为室内水族箱安装蓝光卤素灯。而为了珊瑚虫能够在夜间捕食到足够的猎物,管理员们还会在晚上对珊瑚虫进行喂食。“珊瑚虫的饲料是轮虫、丰年虫这些直径不到一毫米的小虫子。”廖宝林展示了手中一袋丰年虫卵,虫卵经过营养液浸泡一天后就会变成珊瑚虫的美食。夜间当饲料被投入水里时,珊瑚虫纷纷伸出触手捕食的场面蔚为壮观。

   


编辑 李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