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 记者 夏亮红 2016-10-21 10:12
10月19日,东升一名13岁少年,疑因家长制止他晚上玩手机电脑产生轻生念头,最终从11楼家中跳下身亡一事。不到一天时间,引发近7万名网友关注。大家在为少年痛惜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进行了反思。
■网友热议:痛惜孩子,反思家庭教育
针对该事件,在本报微信公众号近百条评论中,没有太多责怪少年父母等的声音,网友们大多在反思着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Mrs邓:现在小孩的教育问题已很严重,父母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不懂父母的爱,觉得是唠叨。手机已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障碍,小孩宁愿玩手机也不愿和父母沟通交流,小孩所看的网上内容也是一个问题。父母也缺乏耐心和小孩沟通,很多问题也是源于缺乏沟通。
@ ﻪ礼邻:不少孩子玩手机电脑游戏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自我缓解焦虑的行为,因为有效所以依赖。通过玩网游缓解焦虑的孩子的内心意志其实是很脆弱的,往往家长批评时有口无心的一两句狠话,足以令之心生绝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推测这孩子在两年前就有内心焦虑甚至抑郁的倾向了!
@ 我以为你是谁:珍惜生命,要适当理解包容孩子。
@ 西区沙朗爱贝尔童车公司魏小姐:所以家长们培养孩子乐观、自制力有多么重要!
■专家说法:要以“独立个体”对待孩子,多给孩子空间
“看到这个消息后,我很痛心!”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导师协会会长王晓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我市在校园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力度都非常大,比如每一年在7-12月,都有专家前往校园上4堂关于成长规律、保护儿童法律法规等课程,没想到还是有这样的个案发生。让她欣慰的是,看到网友们的留言评论,没有去责怪家长,而是从个案中进行反思,证明他们针对家庭教育的努力没有白费。
王晓君表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多觉得自己已经成长,是一个独立个体了,希望能受到家人、同学、朋友的关注和关心,作为家长,应尽可能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对待,多给他们些空间,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同时,如果孩子们觉得手机或者电脑能让自己在网络上找到自信,那么家长也不要过分地把网络“妖魔化”了。实际上,孩子们之所以迷恋手机、迷恋网络,归根到底还是缺少家人的陪护,家长应尽可能给孩子多些陪护,多些亲子活动。
王晓君说,如果家长遇到类似事件,应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尽力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处理事情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