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丽 2016-10-19 19:31
深圳地铁9号线开通试运营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在期待新线新车的同时,新的地铁站也即将与市民朋友见面。一站一故事,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地铁9号线探营车站“文化墙”,率先体验这些用心打造的艺术作品,感受9号线地铁文化。
据了解,9号线西起南山区东部,经过福田区的北部,到罗湖区文锦路,呈“几”字形结构布局,连接红树林、下沙、梅林以及万象城、东门,全线共设车站22座,线路全长约25.46km。22座车站中有19个展示空间(其中1个为流动艺术橱窗空间),目前,地铁9号线19个站点的公共艺术空间已全部安装完毕。
《我们在这里》展示生态保护成果
在9号线红树湾南站的站厅里,记者看到了由黄杨创作的作品《我们在这里》。画面主体是由三只黑脸琵鹭构成,它们巨大的身形与远处深圳湾海岸线风景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给予受众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传达出一个清晰有力的信息,黑脸琵鹭就在这里,深圳湾红树林是它们仅存不多的栖息地。
深圳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著名旅游景点,地铁9号线红树湾南站是最靠近红树林保护区的车站之一,未来该站将成为游客乘坐地铁前往红树林的重要站点。黑脸琵鹭栖息在这里是深圳作为一个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标志,而选择这样一幅文化墙,在美化车站内饰的同时,更可以借此深圳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成果向市民及游客传达生态保护意识。”
《轻轻地走过》倡导安全文明习惯
在地铁站里穿梭的人往往步履匆匆,不过在下梅林站这幅由吴德灏、李小佩创作的文化墙前,却会忍不住慢下脚步“轻轻地走过”。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幅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林间景象:叽喳的鸟儿、慵懒的猫儿、层叠的翠绿、逸静的林荫。人们从旁经过,会不禁放轻脚步,以免惊扰了这和谐的画面。
地铁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地铁一直致力于为所有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便捷的乘车服务,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需要和谐有序,而这样一个井然有序的乘车环境需要所有乘客的配合。想要确保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有很多细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卫生,比如乘坐列车要做到先下后上,不要冲抢车门等。”设计者希望通过这样一幅作品,能够让这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步履匆匆的人们放慢脚步,轻轻地去体验这份宁静。
在园岭站里有“家乡味道”
这幅设置在园岭站的艺术墙,长1120cm、高300cm,使用玻璃马赛克、铝板喷漆、钢架,底部是一面巨大的黑板,黑板上是来自全国的“面条”,有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重庆小面、香港车仔面等等。这幅作品的设计者张凯琴,邀请了十一位朋友用乡音模拟不同的面条,来向大家作自我介绍,乘客可以扫描二维码聆听“乡音”介绍的“乡味”。
记者了解到,这幅艺术作品取名为“家乡味道”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籍贯不同的移民带来的故乡风味,二是深圳作为新的家园多元融合的味道。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这里汇聚了四面八方的人,也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味道,这么多味道在一起这座城市才有了它南来北往的活力。
地铁艺术墙铭刻深圳记忆
值的一提的是,人民南站艺术墙是来源于袁机美术馆国画大师袁机(1924-2012,深圳罗湖籍)的作品《南国风情》。据介绍,作品运用袁机的国画素材,使用新材料进行展示保存,以此向深圳的绘画大师致敬。
除此之外,还有上梅林站的“流动艺术空间”,可以更换不同的艺术作品。还有孖岭站讲述深圳陶瓷艺术的《南国瓷话》、鹿丹村站描述红雨伞行动的《地铁一刻》、向西村描绘城中村常见生活场景的《握手楼》等多幅艺术墙。
据深圳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艺术墙凸显了所在车站的文化特色,反映出深圳的城市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这些艺术墙已经不单是为了点缀空间以凸显车站特色,很多时候也承担着这座城市在发展中沉淀下的文化之重,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思想交错出的对未来、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寓意了地铁时代和城市精神的融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地铁让城市更美好。地铁在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出行服务的同时,也承担起传递和谐、文明的城市文化及人文关怀的责任。不久以后,这些彰显深圳百态的特色表情,也将与“黑脸琵鹭”、“梅花林”、“红雨伞”等一样,定格为深圳记忆,成为城市新的名片。
【记者】刘丽
【通讯员 】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