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杨震,在高明有这样一位传人...

廉洁高明  2016-10-19 20:53

风轻叶舞,空气里飘荡着润润的春的芬芳。西江侧畔,嫩绿一片。灵龟塔下,荷塘水阔,新生莲叶点点,浅浅地浮在水面,清新、圣洁、脱俗。  杨志群,高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股股长,阳光、帅气、斯文,一如荷塘里那点点莲叶。

杨志群是高明区2016年勤廉兼优先进典型,其尊老爱幼、团结邻里、热心公益、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爱岗敬业、廉洁勤政、凡事节俭、家风良好,是单位职工及家属学习的好榜样。

1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杨志群自小便受良好家风熏陶。

杨父喜欢自学,是村里极受尊重的百科通,其为人清高,常帮邻里出谋划策,当别人送上礼物以示感谢时,均要回以等价或更高价值的礼品。杨父从小教育儿子:“不要因为想要回报去帮助别人,别人有困难时能想到你、找到你,就是对你人格、价值的最大肯定。”

家中大堂,赫然挂着一副对联:四知遗训家声远,三相流芳世泽长。每当亲朋好友到访,杨父都会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讲述先人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

杨震,东汉中期著名学者,官至太尉,一生淡泊名利,清正廉明。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是他“四知拒金”的故事。

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令王密为答谢其知遇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夜深无人时送他。杨震不接受,还严厉批评。王密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怎么会没人知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

从此,“四知拒金”便成千古佳话。后人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杨震后来官至太尉,依然秉承清廉的作风,子孙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风影响,五个儿子都誉满天下。

杨震三子杨秉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清正廉洁、慷慨激昂、无私无畏,“切谏忤旨”,人生轨迹和人格追求都继承了杨氏祖上做“清白吏”的家风。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正直无畏,直斗一代奸雄董卓毫无惧色。此谓三相流芳。

天下杨氏出弘农,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海内外各地。

一千九百年后,受祖传遗训的影响,杨志群从小就形成了对清正廉洁作风的强烈认同及尊崇,工作后更是以身作则,坚守廉洁底线,坚持清白做人。

2

杨志群1980年8月生,1999年9月入读广东药科大学,2004年7月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因品学兼优,还在大四的时候,也即2003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学毕业后,通过考试,杨志群进入了高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杨志群工作踏实、认真、勤恳、积极、蓬勃向上,很快便成了单位里的年轻骨干力量。

2009年10月,杨志群接受高明区政府委派,援川灾后重建。佛山对口重建水磨镇,杨志群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重启了乡镇卫生院及恢复公共卫生体系,做好了灾后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为灾区群众提供最急需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还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卫生监督、计划免疫、爱国卫生、饮用水改造等,在重建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亮点。

杨志群跟其他五批被派去参加重建工作的佛山人一样,舍小家、顾大家,将本是一片废墟的汶川水磨镇,建成了国家5A级风景区、联合国人居署授予的“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的“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

白脊青瓦,雕梁画栋,青石长街,树绿花红,笑靥如花,烟雨朦胧……行走在重建后的水磨镇,宛如身处美丽的江南水乡。水磨镇的重生以及她的美丽与生气,正是由杨志群们的血汗聚成。“佛山水磨一家亲,党给关爱暖民心”,贴心的春联贴在家门口,散发着太阳的光辉。

援川归来后,2010年10月,杨志群任职业卫生股股长。风正一帆悬。

3

任职职业卫生股股长期间,杨志群经常带队到厂企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厂企的刁难,他始终立场坚定,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开展检测工作,坚持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面对部分企业的利益诱惑,他也能始终坚守廉洁底线,认真向企业负责人解释相关标准、法规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重要性,坚决拒绝厂企的利益输送,用“客观、准确”的态度开展检测工作,用专业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次,杨志群带队到某工厂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厂老板听说是检测车间污染,立马以开工期间闲人莫进为由,欲拒之于门外。

杨志群义正辞严的说:“我们受委托依法办事,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游离于法律之外!”厂老板见推不得,唯有放杨志群等进去,却是将他们带到了会议室,说先去安排下,人跟着便闪了。

杨志群坐了大半个小时冷板凳,心说:我们共产党员可也不是吃素的!他装好检测仪器,带着队伍,直闯生产车间,又在门口被不在从哪闪出来的厂老板截住了。厂老板说:“车间正在生产,很危险,乱走不得!”

杨志群笑了,说:“一线工人天天都呆在这,他们不怕,我们共产党员还怕?”说罢,带领队伍闯了进去。

但见车间里机器轰鸣震耳欲聋、粉尘飘舞漫天飞絮,有阳光自排风口照射进来,光束中粉尘越发明显,如波涛一般翻滚、弥漫,触目惊心。而就是这样的场面,很多工人竟然连口罩也没有戴。这样的情景杨志群并不少见,可还是出乎意料。手下工作人员早已按部就班,打开仪器检测及拍照取证。

检测数据一如表面所看到的那样,非常吓人。厂老板见状,连拉带哄把杨志群请到了办公室,冰霜面容已如花开放,又是递烟又是捧茶,杨志群自是不吃他这一套,跟他讲起了相关标准、法规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重要性。

杨志群说:“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减少职业伤害,保护工人人身安全,这和厂老板的利益并没有矛盾,而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跟着列举了很多工人犯职业病老板赔付巨款的例子。

厂老板点头如捣蒜,说:“我们已和供应商签了合同,将在生产车间安装布袋式吸尘装置,很快就装了,很快。”

表面说的一套,背后做的一套,厂家老板的伎俩杨志群也见多了,也不管他真假,当下只叫他在现场采样记录上签字。这个时候,厂老板从办公桌下拿出一个信封,递到杨志群面前,说:“请多多关照!这报告嘛……”

信封鼓鼓的,杨志群自然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下厉声说:“你一定要理解,我们这样做,是为工人好,也是为你好,昧心钱是赚不长久的。这钱,你还是拿去购买吸尘布袋吧!”

厂老板拿着信封,硬要往杨志群身上塞,杨志群声色俱厉,说:“你也太小看我们共产党员了!你就老老实实签字吧!”厂老板见杨志群软硬不吃,只好灰溜溜地在报告上签了字。

杨志群将相关文件、法规及职业病危害与防治等知识资料交给厂老板,并要求配合让车间临时停产,接受其半小时的讲课。停产半个小时,这得浪费多少钱呀!厂老板心痛着,但看着杨志群坚定的神色,也唯有照办。

为了加深理解,增强效果,杨志群就站在粉尘弥漫的车间里讲起课来。案例是揪心的,工人们越听脸色越凝重,厂老板越听越不是滋味,杨志群看在眼里,心想,很多事情就是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倒逼政策才会见效快。

毋庸置疑,这半小时的课程意义非凡。当时隔半个月杨志群再次来到这家工厂的时候,车间里已然安装了吸尘装置。工人们看见他,认得的,都拍起掌来。厂老板态度也是非常的热情与尊敬。是的,车间工作环境的改善,看似多了投入,实质产出更大,是双赢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无不体现杨志群的无畏、为民、清正、廉洁,这缘于他自身人格的高尚及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外,与家人尤其是妻子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

妻子张冬梅是杨志群大学同学,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走在了一起。张冬梅淡泊名利,可以为爱付出一切。

2004年毕业后,张冬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东莞虎门某医院,取得正式编制。身处珠三角最前沿,医院待遇极为优厚,但是为了爱,在2006年,她毅然放弃了这一切,回到了高明。

高明经济比不上虎门,张冬梅做的还是临时工,工资就更低,然而伴在爱人身边,开心与幸福前所未有。

2007年,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二人喜结连理。嫁入杨家,自也受到杨氏家风的熏陶。张冬梅勤奋好学、认真踏实、积极向上,做了四年临时工,通过几番艰辛、几番努力,在2012年成为了高明区明城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

这时候,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六岁了。张冬梅单位在明城镇,家在荷城,二地相距二十多公里,工作又忙,自然没办法天天回家。

每次回家,儿子都特粘手,然而待去上班时,儿子总哭得很伤心,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张冬梅终于洞察到,缺乏母亲的陪伴,必然对小孩的成长造成极大伤害。家与事业,选哪一头呢?

张冬梅思虑再三,再次毅然辞去领导职务,回到荷城普通的工作岗位。

夜深人静,想起工作,张冬梅也曾独自垂泪,然而当看见丈夫与儿子酣然入梦的甜,笑容很快便爬上了她的脸。她知道,女人,为了家,总得不断地付出、不断地放弃。妻子、母亲,如果说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那谁是呢?

正是张冬梅的放弃与付出,一直坚守的杨志群才能更加专心、更加出色。

也正是妻子的付出与支持,家才更像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父母日渐年迈,杨志群把他们从乡下接了出来,住在一起。周六、日,只要不加班,他和妻子就会带上父母、带上儿子,到公园里散散步,或者回乡下走走。父母累了,就帮他们洗洗脚、揉揉肩、捶捶背,一边跟儿子讲先人“四知拒金”的故事。

也只有妻子的支持与努力,杨志群才能更好地一直坚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不慕奢华、不比阔、不讲排场,弘扬新风,积极提倡新事新办,处处发挥表率作用,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内部营造了一种清廉、纯正、和谐的良好家风。

在多年前攀比之风盛行时,他们就已经倡导和践行了结婚、小孩满月等重要日子一切从简,绝不大操大办。

5

2016年3月,杨志群再次肩挑重担,被高明区委组织部门任命为荷城街道庆洲社区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到村里挂职。

这次挂职,不仅仅是锻炼,更是重任在身。庆洲社区党总支部在2015年度被评定为“软弱涣散组织”,杨志群这位第一书记,便是整顿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何谓“软弱涣散”?就是思想守旧、素质低、能力差、不作为,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村官难做呀。既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又要全力指导解决村民个人经济,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都要管、都要做。所管理和面对的,还是这个国度里识字最少、文化知识最少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又是那样的庞大。面对如此最基层、最复杂的工作,还是头一次。

如何下手?妻子忧虑不已。

杨志群笑了,淡淡的说:

“ 只要心系百姓,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如果说解决不了,那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或者说没有用心去做,甚至根本就没有去做。

他脸上显现出的坚毅,比援川灾后重建那时还浓;眼里散发出的锐意,比大学入党宣誓那会更猛。

是的,只要心系百姓,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这是杨志群新的征程,也必将是他一个新的起点。

西江东流,浩浩荡荡。烟波淼淼,气象万千。站在西江岸边,杨志群放眼远眺,风吹发乱。他知道,先人留下的“清白家风”,在这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中华民族高尚道德情操的传承和弘扬,也呼唤这古老的“清白家风”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铁肩挑担,任重道远。

来源 | 佛山市党员干部廉洁教育读本(2016)撰文 | 陈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