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凶猛!健康体检也要玩转“私人订制”

南方日报 记者 刘秋宜 覃英卫  2016-10-18 12:10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的“头号杀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癌症防不胜防,需要定期做健康体检来“侦查”癌症的“蛛丝马迹”。但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每年都做体检,可是发现癌症时却已是晚期。

又是体检高峰期,不少单位开始准备组织员工体检,希望通过体检了解健康状况和早期发现疾病线索,进而早日消除健康隐患。其实,体检并非千篇一律,对此,清远市多家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医院希望通过体检服务,帮助市民排除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对健康损害最为明显”。

笔者了解到,市民在体检时,一般会根据自身职业选择体检项目,不少医院可以享受到“私人订制”,不过,医生提醒市民,体检基础项目仍然不能遗漏,否则体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直以来,多数人都认为每年的体检就是拍个胸片、验个血、量个血压,从来不知道体检也可以加查肿瘤项目。

防癌体检不等于健康检查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已成为很多人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少人相信,体检过关了,就代表健康没问题,起码一年内都可以高枕无忧。而实际上,罹患癌症的悲剧照样在发生。

据相关报道,我国有八成的早期癌症患者在健康体检中没被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乳腺癌患者被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对此,人们不禁纳闷,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一直以来,多数人都认为每年的体检就是拍个胸片、验个血、量个血压,从来不知道体检也可以加查肿瘤项目。防癌体检与健康检查的内容并不一样。普通体检与防癌体检是存在根本性差异的,防癌体检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做肿瘤筛查,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

医生指出,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癌症筛查方面。”

此外,健康体检的常规设备难以发现早期肿瘤。人体肿瘤从一个正常的组织细胞演变成一个直径0.5—1厘米的实体瘤,大概需要8—10年,在这个过程中,早期难以被B超、X光所看到。医生周政涛举例说,体检中人人要拍X线胸片,但事实上,一个只有芝麻大小的肺癌,通过X线胸片是看不到的。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常规体检的防癌作用。”周政涛说,以鼻咽癌为例,在临床收治的鼻咽癌患者中I期患者只有5%,II期有15%,尽管早期发现的数量很少,但其中几乎都是从体检中发现的。周政涛表示,健康体检针对的是所有慢病及“亚健康”状态进行的检查,而防癌体检是专项病种筛查,主要针对常见的癌症进行筛查,其目的是发现早期癌症、癌前病变,降低受检人群死亡率。防癌体检是建立在癌症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与健康体检相比,需要对相应检查项目进行补充或“升级”。

检查五脏必不可少

为适应大众对健康的需求,弥补健康体检在肿瘤筛查中的不足,防癌体检日益受到公众认可。

一般来说,有些基础体检项目必须要做,尤其是在心肺肝胆脾肾等部位的检查,每年都必不可少。体检基础项目,具体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B超、胸片、心电图、大尿常规等。

据了解,防癌体检是由肿瘤专科医师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针对癌症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全面肿瘤筛查,和普通体检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发现常规体检检查不到的或疏漏的鼻咽、肺、食道、胃、肠、肝、宫颈、卵巢、前列腺、乳腺等器官常见肿瘤的“蛛丝马迹”。据周政涛介绍,防癌体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癌体检是“量身定做”而不是“统一打包”。检查前,医生会通过询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家族遗传史、既往病史等,针对性地为其搭配体检项目。以广东省为例,西江流域高发鼻咽癌,潮汕地区高发食管癌,而且癌症是一种具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的疾病,因此,搭配防癌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地域特征与家族遗传,向人们推荐相应的检查。

其次,肿瘤标志物筛查应该是“定量检查”而不是“定性检查”。所谓的定性检查,即告诉你结果阳性还是阴性,而专业的防癌体检由于选择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项目的定量,因此不仅能告诉你是阳性或阴性,还能从数据中分析出深层次原因。比如鼻咽癌初筛过程中,VCA-IGA、EA-IGA两项呈阳性,专业肿瘤医师就会从细微数据中分析出这是普通炎症、良性肿瘤,还是癌引起的。

此外,防癌体检选择的设备不同。如一般健康体检会用X线胸片筛查肺癌,而防癌体检会采用低剂量CT检查;一般体检耳鼻喉检查用的是普通鼻咽镜,而专业防癌体检采用的是电子鼻咽内窥镜。最关键的是,防癌体检具有丰富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进行操作,他们的职业敏感与丰富经验是及时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保障。

“三高”最常见,建议定时体检

据了解,癌症的发生与危险因素暴露、年龄、家族史等多因素有关,建议40岁以上人士可首先进行一次患癌风险基线评估,根据风险程度选择不同的筛查手段和筛查频次。不同癌种的危险因素不同,相对应的筛查人群、手段、筛查频次也不同,高危人群是筛查重点。

“从疾病萌发到发展为小病,再到中度,最终发展到严重阶段,时间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长。”医生表示,有的癌症一年内就可以发展到晚期,两年内药物可能都起不到治疗效果了,如果及时发现则可以切除病变部位,不至于导致癌细胞转移,“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市民最好每隔半年到一年做一次体检。”

以肺癌为例,不吸烟、无家族史的一般人群每年可常规筛查;40岁以上、吸烟超过20包/年的人士,建议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有长期吸烟史、家族史、肺部有超过7毫米的结节者,应3个月或半年进行一次CT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肠镜检查是最重要手段。无家族史、息肉等危险因素的一般风险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即可,如果发现超过1厘米的息肉,切除息肉后,应连续两年每年随诊复查一次,如无异常则可5—8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在胃癌筛查中,若有幽门螺杆菌或胃蛋白酶源阳性,应每两年做一次胃镜;若两者均为阳性,则每年一次胃镜;两者均为阴性,3年一次胃镜。这些检查内容,普通健康体检一般也不涉及。

体检时最为普遍的疾病是什么?对此,医生表示,体检结果显示,清远市民最为常见的是血脂高、胆固醇高、尿酸高、血糖高等问题,不管是公务员老师还是国企私企,这都是通病,“不过在体检中,目前暂时还没发现最为普遍的癌症,基本上比例都差不多。”

“相较于常规健康体检,普通防癌体检的价格往往也要高出两三倍,较全面的肿瘤筛查通常都要1千元以上,这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有些人就认为,健康人检查出癌症的概率很低,花上千块钱做个体检实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实际上,医生认为防癌体检是一种“物有所值”的坚持,“由于早期癌症的治愈率远比晚期癌症高,若为了省钱不做针对性的检查,等到病情发展到晚期再做治疗,那不仅造成治疗困难,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会远远比这几千元钱大。”

放大来看,一年三五千的体检费用对比国家、家庭培养一个成年人所需的费用以及其创造的社会价值,这个数字就显得微乎其微了。相反,不珍爱自身健康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比较癌症的数十万的治疗费用和夺去生命的代价,孰轻孰重大家心中自有权衡。”

对此,医生提醒市民,若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承担全面的癌症筛查,也有必要每年选择有家族遗传倾向或地域高发的肿瘤项目进行单项筛查,利用最有限的经费做好防癌检查,建议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体检。

撰文/整理:刘秋宜 覃英卫 摄影:曾亮超

体检知多D

不少朋友认为体检是简单的事情,只要有需要,即可直接去医院进行体检,实际上并非如此。医生提醒说,健康体检作为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在体检前做好充分准备。

1 有抽血项目务必在早晨11时前进行,体检前8小时请勿进食、饮水,要保持空腹状态,如有晕血、晕针史,抽血前要提前告知护士。

2 腹部B超检查、上腹CT、320CT检查都需要空腹,子宫附件B超需蓄尿。

3 头颅多普勒血流图检查前一晚需要洗头,第二天也不要擦发胶,进食后再检查。

4 少年儿童及孕妇(或可能受孕的女性),请勿做X光、透视检查。

5 体检时,女士不宜穿连衣裙,以方便检查。

6 体检报告如需要证明,请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及相片一张。

7 做320CT、MR检查,需要提前预约,MR检查,体内不能有金属物品,比如说手术钢钉、钢板、避孕环、心脏支架等。

妇科检查注意事项

医生介绍说,妇科检查,其中包括妇科内诊、白带常规、宫颈刮片、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1 仅限有性生活史的女性。

2 女性月经期间不宜做妇科检查和便、尿检查,经期结束3天后可补检。

3 做宫颈刮片、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前三天禁止房事,如妇科治疗(冲洗上药)期间暂缓检查。

4 产后42天内、人流术后21天内不做妇科检查。

5 孕妇或可能受孕的女性,勿做X光、骨密度及宫颈刮片、宫颈薄层细胞学检查,准备受孕的女性勿做X光、骨密度监测。

6 女性哺乳期、月经前2日和月经期间请勿作乳腺病检查。

市民体检存在三大误区

尽管近年来市民防癌体检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在日常的体检工作中,医生还是发现在不少市民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首先,进行几项简单的体检,就会被市民当成全面、全身体检。比如单纯抽血查肝功能,显示肝功能正常就以为肝脏正常;单纯抽血查肾功能,显示肾功能正常就以为肾没毛病了。

其次,部分市民总做局部性、固定的某几项癌症筛查,限制了筛查的范围。比如去年受检者选择某个套餐,今年体检再继续选择同个套餐并非最优选择。据陈晓英介绍,市中医院体检中心制定套餐的思路,一般都会按照个体的体检进度,每年以不同的体检主题,系统化、有计划性地进行健康筛查,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避免遗漏。

另外,仍有部分市民持有“应该没问题,不用检查”的侥幸心理。在健康未出现问题时不愿进行防癌筛查,结果可能会导致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错失最佳治疗机会——因为许多癌症早期并无自觉症状。

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部分较富裕的市民在检查时喜欢挑最贵的项目或手段。“其实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未必最贵的就是最好的。”陈晓英建议,受检者最好充分与健康管理师进行沟通,并选择合理的项目、优化体检套餐的设计,做到既不过度体检又能满足防癌筛查的目的。

据了解,近几年,清远市中医院体检中心每年都有三四个受检者被查出癌症,但因为做到了计划性、系统化的科学防癌检查,并及时发现病情,体检后上门进行问询、跟踪治疗,现在这些患者大多数已治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服务社会。

编辑 叶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