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要涨价!中国涨幅远超欧洲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17 11:41

自2014年以来,全球奢侈品市场一直不景气。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LVMH集团称旗下包括LV、Dior、Givenchy等品牌的时装皮具部门第一季度增长停滞,Dior时装部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前三个月内,营业额下跌1%,爱马仕也发布消息称今年前三个月营业额放缓。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价格高高在上的奢侈品品牌刚刚还经历了一轮降价潮。

图片来源:LV官网。

今年3月,香奈儿(Chanel)实行中国降价欧洲提价的全球协调定价策略,这在奢侈品市场形成了风向标,并迅速引发奢侈品牌在中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调价风潮:Gucci二季度也进行了长时间的促销;此外,7月24日,Prada也宣布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多个地区进行调价,服装、箱包等部分主营商品均在调价行列。可以说,这次调价波及了Prada几乎全部领域。其中,一款包由1.8万元降至1.6万元,调价幅度约为11%,超过一般奢侈品5%~7%的调价范围。

但在经历2年的低谷期后,有些奢侈品品牌似乎又恢复了元气。比如率先复苏的Gucci马上就要涨价了!

Gucci要涨价,中国涨幅远超欧洲

在终结连续两年的销售下滑后,据Exane BNP Paribas最新调查数据显示,Gucci击败LV、Chanel以及Prada成为当前最热门的奢侈品牌,今年前6个月,Gucci登上时尚杂志的篇幅价值相比去年上涨了15%。

市场变好了,Gucci决定提价。据北京商报报道,Gucci将于明日迎来年内第二次涨价,涨价幅度在10%左右。Gucci在欧洲市场已于本月初对全线产品进行调价,调价范围在10-30欧元之间,远低于国内10%的涨幅。

图片来源:Gucci 官网

对于这次涨价的消息,有分析人士表示,Gucci品牌CEO Marco Bizzarri早前的言论或有暗示,他曾透露“新Gucci”高价产品在门店的销售比例正在上涨,也就是未来还有溢价机会,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新”买单。

据北京商报报道,对于此次涨价,Gucci销售人员称,这并非因Gucci更换设计师后新产品销量大增而涨价,而是奢侈品的价格每年都会有百分之几的涨幅,可能受国际原材料、全球汇率和货币等因素的影响。

Gucci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取得7.0%的增长,高于销售的增长幅度。第二季度Gucci正价商品收入增长迅猛提高到了70%,相较第一季度收入增长的40%提高了30个百分点。对此,Gucci首席执行官Marco Bizzarri表示,未来Gucci的年销售目标是60亿欧元。

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Gucci频繁地使用价格心理战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质疑。虽然Gucci依旧处于一线奢侈品行列,但是和LV、爱马仕等仍不是一个等级上的品牌。要更好地为品牌树立形象,Gucci需要借助不断创新的产品,而非简单的涨价。

奢侈品强撑价格,原因可能在汇率

市场得以复苏的Gucci涨价尚可以理解,但一些奢侈品品牌在市场形势仍然不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涨价。

今年一季度,意大利奢侈品品牌Prada宣布当季利润下降了27%,达到五年来最低水平。Prada 集团的首席执行官Patrizio Bertelli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今年前九个月,LVMH SE集团有机增幅从去年同期的6%跌至5%,实际收入增幅从去年同期的18%暴跌至4%。

尽管业绩平平,但有消息称,包括路威酩轩集团(旗下品牌LV等)、普拉达(旗下品牌PRADA等)在内的部分奢侈品巨头开始考虑提价。

图片来源:LV官网。

专家分析认为,奢侈品涨价的真正原因在于价格策略,品牌价值是定价的核心,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维护其高端地位的一种方式。在奢侈品市场,高价非但不会阻碍销售,反而会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利于销售,几乎每次涨价之前,各大奢侈品牌都会遭遇抢购潮。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轮奢侈品涨价与汇率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

去年8月5日以来,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累计贬值幅度超过10%(或者说欧元对人民币升值11.3%)。这意味着众多欧洲奢侈品品牌现在每赚取的1万元人民币收入,换成欧元后要少赚152欧元。

由于中国市场是众多一线奢侈品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其营收和净利润影响非常明显。最典型的案例是,据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此前报道,2015年8月10日当周,人民币经历了一轮较大幅度的贬值,意大利奢侈品集团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大利皮具品牌的Tod’s、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路威酩轩)的股价均应声大跌。

理解了汇率变动后,Gucci在中国涨价幅度最大也就不难理解了。在欧洲,其收入主要为欧元,故涨价比例较小;中国市场涨价10%,正好可以抵消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国内涨价,会不会带动海购销量的增加?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可能性很小。毕竟出境也需要将人民币换成其他货币(比如欧元)才能消费,这一环节的成本已经增加,抵消了中外拉大的价差范围。

编辑 陈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