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牡丹亭》的汤显祖,竟是明代官场里的“硬骨头”

南方杂志  2016-10-17 11:20

文|田东江

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当不止于铭记其文化上的贡献,还应该留意他对吏治的态度上,其身体力行之恰似堂吉诃德,虽然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但同样值得敬仰。

今年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确切日期是7月29日。巧合的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1616年逝世,比汤显祖早了3个月。东西方这两位原本毫不搭界的戏剧大师,难得地在这个时间点上“相遇”。

上世纪20年代,日本著名汉学家、中国文学戏剧研究家青木正儿在其《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写道:“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一时,亦一奇也!”据说,这是最早将汤莎并列的文字,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逝世年份出了偏差。

通过其旷世名作《牡丹亭》,作为戏曲家的汤显祖早已为我们熟知,实际上他还是一名官员。《明史·汤显祖传》的记载,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汤显祖性格的一面,从政的一面。

首先,他没有攀龙附凤的意识。汤显祖“少善属文,有时名”,28岁第三次考进士时,“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权倾朝野的首相张居正发出邀请,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求之不得,但汤显祖“谢弗往”——可惜我们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结果,沈懋学与居正次子张嗣修同时及第,到汤显祖“始成进士”时已是万历十一年(1583),34岁了,而张居正恰在前一年病死。这两个时间点、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不是可以玩味一下?

其次,汤显祖没有怕得罪人的意识。万历十八年(1590),“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汤显祖认为问题的根本症结不在言官本身,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他举眼前的实例说话:“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这才是风气变坏的根本。

这种风气不正导致了“四可惜”:一是“爵禄可惜”,因为“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二是“人才可惜”,因为“群臣风靡,罔识廉耻”。三是“成宪可惜”,因为“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四是“圣政可惜”,因为“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此时张居正固然死后被抄家了,但申时行还在台上,并且此疏等于说万历当了20年皇帝,就没用过好人。龙颜大怒是自然的,显祖因之“谪徐闻典史”。徐闻位于雷州半岛,属于粤西,如今仍是待“振兴”之所在,彼时更可想象。

在徐闻一年后,汤显祖迁为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辞官归里,从此隐居不仕,专事写作。从《牡丹亭》中的杜宝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汤显祖自己从官时的影子。在《劝农》中,他写了杜宝如何勤政爱民、仁政惠民的一面。

比如听到有人在唱“夜雨撒菰麻,天晴出粪渣,香风醃鲊”,原意是说粪臭随风而来,有如臭鱼鲞的气味,但杜宝不这么看:“父老啊,他却不知这粪是香的。”搬出前人的“直到饥时闻饭过,龙涎不及粪渣香”为证。

又比如看到妇女们采桑采茶,杜宝认为“胜如采花”。诸如此类,表明他的“春游之意”,在于“趁江南土疏田脉佳。怕人户们抛荒力不加。还怕,有那无头官事,误了你好生涯”。

总之,“为乘阳气行春令,不是闲游玩物华”。在《御淮》《折寇》中,则写出他如何奋勇抗金、誓死报国的豪气干云的另一面。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即便杜宝身上没有自己的影子,显然也是汤显祖心目中的理想官员。

与杜宝形象几乎相反,汤显祖在第二十三出《冥判》塑造了一个“神啼鬼哭”的地府和一个“胡”判官。胡判官凡事先要“润笔”——索贿,价码都开好了,“十锭金、十贯钞,纸陌钱财”。纸陌,即纸钱一百或一串。看他怎么个“胡判”法,那“枉死城中轻罪男子四名”中的赵大因为生前喜歌唱,“贬做黄莺儿”;钱十五因为生前住香泥房子,“准你去燕窠里受用,做个小小燕儿”;“孙心使花粉钱,做个蝴蝶儿”;“好男风的李猴,着你做蜜蜂儿去,屁窟里长拖一个针”……完全跟恶作剧差不多。

到了杜丽娘,因为感叹了句“这女鬼到有几分颜色!”小鬼马上拍马屁:“判爷权收做个后房夫人。”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的事自然不算新闻,所以一张“曹鼐不可”的纸条,就足以使曹鼐成了柳下惠般的圣人。

值此,这座地府、这个胡判官有没有与阳世对接的意味?但胡判官接下来表现出可敬的一面,至少他想到了法律:“唗,有天条,擅用囚妇者斩。则你那小鬼头胡乱筛,俺判官头何处买?”最终,他那大笔一挥,更表现出可亲的一面:“我今放你出了枉死城,随风游戏,寻找此人(柳梦梅)。”否则,杜丽娘怎么可能得偿“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的意愿?

所以,今天我们纪念汤显祖,当不止于铭记其文化上的贡献,还应该留意他对吏治的态度上,其身体力行之恰似堂吉诃德,虽然在现实中处处碰壁,但同样值得敬仰。

(作者为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来源】南方杂志(nanfangzazhi)微信公众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 李啸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