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一座流淌着中原血液,纵然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散发着古韵芳香的城市。天地澄明、山幽水碧、淳朴圣洁,如人间仙境;汉风唐韵亘古传扬,先民遗风未经世俗污染,萦绕于山水之间,云雾之间,让诗意栖息在这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千年古邑。
“世界客都”梅州如其名,“梅”所寓意的雪白高洁与炽热的中原文化圣火,交织出一曲冰与火之歌。
围龙屋与名人故居
巧夺天工的客家建筑瑰宝
若你来到梅州,可不能错过那客家民居。客家民居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的瑰宝,在世界建筑史上亦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客家居民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

围龙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古代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在古代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

▲摄影by何方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前方后半圆形、八卦形、椭圆形等形状的。围屋结合了汉族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龙屋的踪迹。

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两万余座,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价值高、规模大的围龙屋主要分布在梅县区、梅江区、大埔县和兴宁市。还有南口的侨乡村,也保留了很多典型的围龙屋建筑。

▲侨乡村
对于客家人而言,围龙屋是宗祠和住宅合一的建筑风格,历经数百年,依然发挥着聚拢客家人的作用。

▲张弼士故居
大埔张弼士故居——光禄第,位于西河镇车龙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建筑面积418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围,内有18个厅、13个大井、99个房间;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气势壮观,是一座超大型围龙屋。

▲仁厚温公祠
有五百年历史的仁厚温公祠,位于梅县丙村镇群丰村,是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宗祠和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筑,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

▲仁厚温公祠
仁厚温公祠的外沿是一个椭圆形,由前至后渐次升高,有“步步高升”之寓意。堂屋在正中间,分上、中、下三堂。北面是半圆形的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围屋有102间房。围屋和堂屋的中间是化胎,化胎的正下方设有一个“龙神伯公”。南面则是半圆形的池塘。

▲侨乡村中的南华又庐
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侨乡村,是一个古老、美丽而纯朴的村落。村子位于梅县,三面环山,满眼苍翠,小河淳淳,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在这小小的村落里,留下了不少百年老屋,百年私塾,百年银杏等客家人百年的记忆和见证。

提到梅州,位于梅江区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亦是客家建筑的典范,它是我国首个旅游产业园。走进客天下,就能看到一个将客家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建筑艺术典范。

▲客天下景区
在客天下,客家的经典山歌、客家文化、客家风情等元素更是写意地融合在一起。新婚男女们可以在客天下景区里独有的婚礼广场举办中西式婚礼,欣赏亚洲最大的千亩杜鹃园。

除了围龙屋,梅州这座历史悠久的老城更是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各式各样的名人故居别具文化色彩,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中国慈善之父田家炳故居、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故居、国内罕见石方楼泰安楼、茶阳骑楼群等让人心驰神往。

▲泰安楼

▲中国客家博物馆
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名句的人境庐,是中国客家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的故居,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老宅占地面积虽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

▲黄遵宪故居
除了浓浓古韵,名人故居中亦有红色经典之作,让人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叶剑英纪念园则位于梅县雁洋镇,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广东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早已经广为人知。

▲叶剑英纪念馆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故居左侧。纪念馆门前左侧的台基上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的全身铜质塑像,像座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展馆分四个展厅,陈列展览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手稿、题词、文献、文物等一批实物,向人们展示了叶剑英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和崇高的革命风范。
古风雅韵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客家文化,给人悠久深厚、独特神奇的印象。虽说江西赣州是客家摇篮,福建汀州是客家祖地,但梅州则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魂牵梦萦的香格里拉。因此在梅州,即使是匆匆的过客,也能够感受到那浓郁的客家文化雅韵。

▲梅州客家山歌
“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这首黄遵宪的七绝诗意地形描绘了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前后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但未曾遗失对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维系。 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用客家方言深情演绎的原生态民歌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柔润婉转、情意绵绵。

而大埔的鲤鱼灯舞,则彰显了客家民俗喜庆的一面。“天光水色”之中,一群“鲤鱼”追逐抢宝、跳龙门、觅食、啄草、游弋、产卵每个动作,每个情节,每个造型,无不清楚明白,既优美酣畅,又轻盈快捷。

▲杯花舞
此外,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留下了广东汉剧、兴宁的杯花舞、丰顺县埔寨镇的埔寨火龙等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活动,洋溢着浓郁的汉族风情。

▲埔寨火龙(摄影by曾明)
在梅州,似乎可以读懂那穿梭千年的爱恋,那份对文化的执着和信念。
客家美食
忘不了那家乡滋味
勤劳聪慧的客家人虽然历经辗转迁徙,但也在对大自然的探索和追寻中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客家美食。

数不尽客家菜肴名闻天下。一块散发着香气的“酿豆腐”、一碗鲜美暖心的“三及第汤”、一碗风味独到的客家腌面……是多少海内外客家游子日夜思念的美食。虽然形式简约朴实,但是却并不简单。

说起梅州的客家美食,就数大埔县的风味小吃最齐全。若是一位吃货,来到大埔是万万不能错过那些小吃的。

大埔县素有中国小吃名县之称,县内有小吃200多种,常见的有60多种。大埔的名小吃品种之多,风味炯异独特,样式十分吸引人。大埔十大名菜为梅菜扣肉、药根煲、苦笋煲、全猪煲、羊肉酒、炒猪肠血、牛肠肺、金针焖鸡、木耳炒豆干、姜线蒸溪豆干……都会让你忍不住拿起筷子品尝,再小酌几杯客家传统的月子酒——客家娘酒,秋冬季节更是暖心暖胃,惬意非常。

梅州被誉为“金柚之乡”,雁鸣湖里拥有全国最大的金柚生产基地。雁鸣湖离梅县市区仅20分钟的车程,是一个能让你身心都放慢脚步的地方。秋天干燥,喜爱柚子的朋友可以去到那里采摘那金灿灿的甜美金柚,享受入口的清甜滋味。

▲雁鸣湖
此外雁鸣湖拥有一个南药种植基地,到雁鸣湖则可以吃到最正宗的药膳,坐下来,细细品尝雁鸣湖的艾香鸡、养生汤……养生又享受。

虽不像沿海城市那般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但梅州特产亦是数不胜数,非常丰饶。山珍野味独特、传统手工艺发达。

除了以金柚为代表的梅州土特产早已名扬四海。平远慈橙、嘉应盐焗食品、黄金姜糖、大埔陶瓷、白渡牛肉干、大埔苦丁茶、梅菜干等梅州土特产,亦是传统的客家美味。若是来到梅州,不妨带回一份手信,将旅途的点滴美好与亲友分享。


梅州的山水仙境与千年的客家文化融合,精致的客家围屋更是守望着漫长的岁月。悦耳的山歌久久传唱,悠扬动听,让你在山间田野间忘却尘世的忧愁,品味了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 梦回梅州,那千千万万客家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文章为广东旅游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综合自:南方网,梅州市旅游局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