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舟十一号飞船,你最关心的都在这了!

南方+  2016-10-16 11:44

神舟十一号发射新闻发布会今天(16日)上午举行,发言人披露,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航天员景海鹏参加过神舟七号、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是首次参加载人飞行。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神舟十号飞船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达33天。

接下来,让9个问题告诉你此次任务到底有多牛!

问题1: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是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考核验证空间站运行轨道的交会对接和载人飞船返回技术。

二是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组合体对航天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

三是开展有人参与的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问题2:神舟十一号的任务有哪些?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目前,天宫二号运行在高度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上,状态稳定,设备工作正常,推进剂等消耗性资源充足,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

问题3:为何航天员的人数减少了呢?

计划发布后引起一些国外专家和媒体的猜测。澳大利亚航天专家莫里·琼斯发表文章说,在中国最近几次载人航天任务中,每次都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为什么减少了乘员人数?

据了解,神舟十一号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开展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因而刻意延长了驻留时间,此前最长的飞行时间为15天,而此次的飞行时间为33天,所以从物资供给的角度考虑,就减少了航天员人数。

问题4:神舟十一号如何对接天宫二号?

第一步:两个飞行器找到彼此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第一步就是要让两个飞行器在彼此距离相隔上万公里的太空能互相找到,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系统工程研究室副主任王为表示:交会的话就是指这两个航天器接触之前,它们慢慢的接近的这样一个过程,要用这个准确点就是说,要求它同一时间,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轨道上同一个位置,而且是要一个近似相同的速度。

交会对接比较远的时候,因为两个航天器说白了,它们自己还不能互相看见自己,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靠地面来进行测量,另外咱们国家也有了中继卫星,可以从高处来测量两个飞行器的轨道。

难点:

在这个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两个飞行器不仅要找到对方,还要控制住自己的速度,因为在太空,两个航天器承受不了一个热烈的拥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一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表示:要保证相对的速度非常非常小,如果速度非常大的话,轻的把两个飞行器给撞跑了,重的就有可能撞坏了。

第二步:神舟飞船对接天宫二号

飞船入轨后,飞船将一点一点接近天宫,直到相距约50公里的位置。50公里是一个进入到就像高速公里的入口似的,到50公里的时候,(神舟十一号)飞船就能够看到(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了。

神舟飞船经过2天的飞行,最终与天宫相见,接下来它们就要进行对接了,而这个过程需要两个航天器自主完成。

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靠追踪飞行器(神舟十一号)上,它探测的一些相对测量的敏感器去搜索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捕获以后建立两个飞行器之间相对的这个测量关系。通过它上面的计算机自主的计算控制,自动的去接近,然后最终实现这个接触对接。

在对接的过程中,两个航天器的相对速度要从之前的每秒7.8公里降到每秒0.2米,神舟十一号飞船上有一个像手一样的捕获装置,它会先伸出手来把天宫二号紧紧抓住。简单来讲就像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连接。

问题5:天宫二号有多牛?

2016年9月15日晚上22时04分09秒,长征二号F T2火箭搭载天宫二号正式点火发射!

CNN首页头条,摘要写到:中国距离空间站又近了一步。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这个宇航员将要呆33天的“太空旅馆”到底有多牛呢?

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了题为《中国发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的文章,称两位宇航员将开始研究项目,量子通信,伽玛射线爆发研究和流体物理学。也有对太空中的植物生长的研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内,装载有世界第一台在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有望实现10的负16次方秒量级的超高精度,将目前人类在太空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到2个数量级,这也就意味着这个钟在太空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差。

问题6:航天员选拔要求有多高?

要成为航天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幸成为航天员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航天员的生理机能选拔内容包括心血管和肺功能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视觉功能检查以及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检查等。

经过训练的航天员可以随时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达到睡醒可控,在失重下无晕车感,并准确判断方位,而且能够自我调整心跳速度,使其稳定不波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介绍,若存在药物过敏、龋齿、咽炎、脚气、伤疤、皮炎、哮喘、耳鸣等情况,则无法成为航天员。比如疤痕在太空中容易裂开,龋齿在太空特殊环境中容易复发,“牙疼了很麻烦”,有家族遗传病的也不行,在太空中有可能诱发疾病。航天员选拔时家人都要接受体检,还要到家里调查病史。

问题7:50岁的景海鹏为何能三入太空?

就在刚刚,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航天员景海鹏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曾经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此前,他曾在2008年9月和2012年6月分别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船和“神舟九号”飞船的飞行任务。

1966年10月出生于山西运城的景海鹏到底有何过人之处能在50岁的年纪第三次随神舟飞船一起升入太空?

据相关人士介绍,因为景海鹏从小就有一个航天梦,也是所有航天员中最刻苦的之一。

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曾这样评价景海鹏:“重返太空是飞行过和没飞行过的航天员都非常羡慕的事情。他最大的特点是细心,不仅地面训练非常严谨,生活中也非常活跃。”

景海鹏的飞行员战友许骥评价他既好强又刻苦:“海鹏比较好强,不服输。在景海鹏这批飞行员中,个个素质都比较高,他算是最刻苦钻研的,每次带他们飞行,教员们都要在着陆后讲一讲训练当中的问题。海鹏对此特别重视,不光认真听,还会去翻很多资料,做些理论上的研究,再加以验证。”

一位是执行过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第一批航天员,一位是从未上过天的第二批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年龄相差12岁。1998年景海鹏入选航天员时,陈冬刚入伍不久。执行任务中,二人将怎样配合?

陈冬说,经过6年的训练、磨合,两人之间已经非常了解,“进入乘组后,我们每天工作训练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远远超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采用“新老搭配”,是考虑到航天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希望将来有更多上过天的航天员执行以后的任务。

问题8:宇航员们的太空工作有哪些?

据央视报道,两名宇航员在33天的太空旅程中将完成40多项太空实验,比如更换空间材料制备的样品,进行太空的植物栽培等。还有将在轨进行典型的维修操作以及验证人机协同的操作技术。

其中包括在去年的“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上的冠军项目“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与另外两个获奖项目“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飞行期间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活动,比如太空日记、家书载梦、挑战不可能等,这些活动都会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问题9:如何保障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一是医监医保方面。飞行期间将综合利用医学询问、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测,以及心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定期实施健康状态评估;注重加强舱内微生物控制,并配置了预防治疗药品和有关医疗器械,来确保飞行期间航天员健康。

二是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面。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尽可能降低失重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使用套带,防护飞行初期出现的头胀、鼻塞等不适反应;通过使用拉力器和自行车功量计锻炼、穿着企鹅服工作,对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等进行综合防护。

三是营养健康保障方面。此次任务进一步丰富了航天食品的种类,配置了近百种航天食品,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更加科学;同时还考虑了个性化需求,增强了感官接受性,前期经过了航天员的试吃,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说,这些食品可以满足航天员飞行期间的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四是心理支持方面。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心理舒缓系统,改进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统,航天员可以随时和地面沟通信息、传递邮件,与亲朋好友进行音视频交流,以此来缓解航天员的压力,保证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航天员简介】

景海鹏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籍贯山西运城,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担任指令长。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担任指令长。

陈冬简历。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党员,大学本科。1978年12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1999年4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任务,通过了各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优异。2016年6月,入选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

【来源】央视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中国军网等。

【综合】陈峥




编辑 陈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