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旧马路:岁月无情,人间有爱

佛山日报  2016-10-16 08:32

“你觉得容桂哪一条街最有故事?”我向多位顺德容桂的朋友提出过这个问题,他们扬手一指,给了我同一个答案:“旧马路”。

容桂旧马路,这条起首于容奇码头的600米小街,承载着许多容桂人的回忆。有人怀念它车水马龙的鼎盛时期,有人怀念周末与家人在这里喝早茶的时光;有人在这里追忆童年的快乐,有人钟情于那份浓浓的年味。这里,纪录了容桂繁荣昌盛的荣耀时光,也装载着一代又一代容桂人的回忆。

车轮压过的水泥路面、斑驳的青砖墙面,作为顺德最早的一条水泥马路,它还能再陪伴我们多久?

见证容桂的光辉历史

10月6日早晨8点,我再一次来到旧马路。相比下午的烦闷与酷热,清晨的旧马路显得热闹多了。

我从旧马路街尾(即新马路处)走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与旧马路格调不大相符的大参林药房,这家药店,或许是旧马路上最“现代”的元素了。而药房对面,已经有许多“走鬼”一字排开,开始一天的贩卖生意。卖番薯的、卖淮山的、卖核桃的,一车车在马路边摆开,商贩站在车旁招揽客人。

往里边走,马路两旁商铺鳞次栉比,但是这个钟点,许多商铺尚未开门。大约进入50米左右,便能看见容奇市场的入口。这是旧马路最热闹的时候了。早起的人们从这里开始他们一天的生活,摩托车、自行车、行人,摩肩接踵,穿梭其中。

“靓女,买不买豆角啊”“芥菜一块半一斤”“买鱼喽,很新鲜”……容奇市场内档口有限、租金也不便宜,不少老人家在旧马路两边摆起摊位。几把青菜、几个瓜果,用蛇皮袋垫着,每人占地不到两平方米,一个挨着一个,有客人的时候招呼客人,没客人的时候互相之间拉拉家常。

穿梭在人群之中,很快就到了三角市。三角市是果栏街等几条街与旧马路的汇合之处,人流旺盛,是商贩们的“争夺之地”,也是旧马路上每日清晨最热闹的地方。

但是这种喧闹,与旧马路的繁荣时光相比,相差甚远。特别是从三角市到码头的那段路,显得异常冷清。要知道,这里才是旧马路的入口之处,这里,是容桂曾经光辉历史的见证,在斑驳的墙体之下,大多是搬空了的商铺,不见昔日繁盛之貌。

容桂地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的经济作物集散地。这里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渐渐形成了贸易中心。据了解,容桂的北潮圩头(圩头即集市)自明代已形成,聚集各乡农民贩卖及商贩摆卖农产品、手工业品,进行交换流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到19世纪末期,容桂的蚕丝业有较快发展,农民多以水运进入圩头,因此,商业中心渐渐由北潮圩头移至三角市,即旧马路上。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蚕丝业在顺德进入最繁盛的时候,容桂共计机器缫丝厂十多间、茧栈百多间,茧市、丝市繁荣,可谓盛极一时。但是,狭窄的街道,局限了圩头的发展,于是,在1929年,顺德政府着手筹建水泥马路。路线由码头至南环街(现新马路),计长二千英尺,费用由马路两旁铺户住客出资,金额不足部分由容奇商会筹款弥补。次年2月动工,历时4个月完工,旧马路由此而来(当时称容奇马路)。

许多容桂人的回忆

这是顺德的第一条水泥马路,不仅见证了容桂最辉煌的历史,也承载了许多容桂人的回忆。

如果你想听关于容桂旧马路的故事,那一定要找“汉叔”。从容桂街道办到东风社区居委会,我问关于旧马路的事情,他们都推荐汉叔,“汉叔最了解旧马路了。”

“汉叔”名叫何汉,今年86岁,跟旧马路“同龄”。他是容桂民间文史爱好者、容桂文史组组长,编纂关于容桂文化、民俗、历史等方面的刊物共27册,曾在2012年、2013年两度被评为“顺德区优秀文物保育员”。大家喜欢称他“汉叔”。

8月下旬的午后,我和汉叔在旧马路见面。他带着我,从街头走到街尾,一路走过,每一处都有一段古仔,他说:“要讲旧马路,一下子是讲不完的。”

说起旧马路这里的故事,他娓娓道来,有些是他的亲身经历,有些是他听更老一辈的人讲述的,或者从书上读来的。这里地势低洼,居民一直受洪水所困。1915年,珠江流域特大洪水,水浸得很高,商贩们要扒艇仔去卖东西;后来,县城拆卸城墙,将部分墙砖运到此处,改良街道,“那时候还不是水泥,路面也没这么宽”;1930年,旧马路才用水泥铺设,是顺德第一条水泥马路;这是杨头的打铁店,在这里开了差不多30年;这是供销社,老字号来的;这里是银号巷,上世纪20年代这里有40多家银号,被称为“小广州”;以前这里是海来的(当地人习惯将德胜河称为德胜海),后来冲击而成平地,大概有150米;这里一路过去都是米铺,上世纪50年代时有60多家米铺,取代陈村称为“粮仓”……

关于旧马路的故事,每一样,汉叔都如数家珍。

夏末的太阳仍然毒辣,炙烤着这段只有600米的水泥马路。旧马路曾经的辉煌似乎如斑驳的墙体,已脱落得难复原样。

新世纪歌舞厅的招牌已不再艳丽,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家神具店。在它旁边的容奇百货大厦,也是具有时代色彩的标志性建筑。不过,由于即将到来的旧马路改造计划,这家百货将面临停业。

区姨在这里工作了近40年,她从下乡回来,就进入了容奇百货大厦。她告诉我们,她今年64岁,是从27岁开始在这里工作的。当我们告诉她,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她很惊讶,随后开怀地一笑,说:“我自己都没有算呢,原来有这么久了!”

她说,7月份的时候,他们收到旧马路即将改造的通知,各租户需要在10月份全部迁出。这次迁出,容奇百货大厦就要面临停业了,这可能是容桂最后一家国营百货公司,“不做了,现在实体店都很难做,网购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大概三年前,我们也还经营得掂,慢慢就不行了。特别是今年,没有一个月是赚钱的。”

区姨在这里度过了她整个职业生涯,面对即将停业的百货大厦,她难掩不舍之情,“如果可以做,我肯定希望它能够一直经营下去。”她说,不少老街坊听到他们要结业了,都表示非常惋惜,“几十年的回忆啊,就要没了。”

90后眼中的旧马路

旧马路于容桂人而言,绝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的怀缅。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这里也装载着他们童年甚至青年的回忆。在这里买的玩具、在这里吃过的美食、与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都埋藏在旧马路这条老街上。

岑健豪出生于1998年,是容山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旧马路这条老街巷长大。他说,他们一家四代都在这里成长。

旧马路可以说是一直伴随他成长的地方,他还记得在这里经历的美好。每天放学,他和姐姐带着几元钱,跑到旧马路后巷的小卖部吃面条和辣条,有时候还会奖励自己一个冰冻果冻。这些现在垂手可得的零食,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何等的美味。吃饱喝足,带着果冻,穿街走巷,去到旧马路上的玩具店,只要看一看,就觉得相当满足。

而最幸福的回忆,莫过于晚回家时,爷爷开着他的摩托车来这里寻找他们的身影,“只要爷爷按一下熟悉的喇叭节奏,加上他的车声,我们就会从后巷跑出来,上爷爷的车,回家吃饭”,这对于岑健豪来说,是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今年年中,旧马路改造的消息不胫而走,东风社区居委会举办“留住最美的时光”摄影比赛。岑健豪热爱摄影,他在容山中学担任摄影社的社长,更打算考上与摄影相关的院校和专业。获知摄影比赛的消息后,他决定参赛。对此,爷爷大力支持,更带着他穿梭于旧马路每一个著名地点,讲起以前的故事。因为有爷爷做“导游”,他成功拍下了一幅摄影作品《回家》,这件作品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

照片摄于旧大明酒店门口,这里是旧马路曾经最热闹的地方,那天,他看到两个小朋友开心地撑着伞回家,回忆起自己美好的童年,于是“咔嚓”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间。虽然他与父母已搬离这个片区,但也经常回来,他说:“我舍不得这个地方,更舍不得过去的童年,每当我走进旧马路这条老街,就有回家的感觉。”

对于旧马路即将改造,岑健豪有不舍也有期望,他说,发展很重要,保护传统、守住城市记忆也很重要,“希望改造后的旧马路,能够像以前一样热闹和兴旺。”时代的发展、无情的岁月,渐渐将旧马路抛弃。但是它的美好,仍能存在于每一个容桂人的心中。就像岑健豪说的,“是对这里的感情和爱,促成了他的摄影作品”,有情、有爱,旧马路就不会被遗忘。

文/佛山日报记者汤文燕

图/佛山日报记者张嘉颖(署名除外)

编辑 万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