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必读 2016-10-14 20:14
这两天,新疆尉犁县一位“90后”副县长火了,这让人很是惊叹,身边很多“90后”才刚出校门不久,而他已经成为一名副县长了。
他就是方祎铭。
尉犁县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目显示:方祎铭,男,朝鲜族,1990年4月出生,北京人,2011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现任尉犁县副县长。
根据县政府班子领导分工,方祎铭协助王波同志分管城市经济、招商引资和法制工作,侧重纺织、针织、服装产业的招商工作。分管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招商局、工业园区管委会、法制办。
“90后”就担任副县长职务,在全国也鲜有报道,但在新疆出现一位年仅26岁的“90后”副县长,还是出乎意外!
网上关于这名“90后”副县长的资料并不多。据了解方祎铭曾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工作,2013年,他被派到无锡一棉厂考察两个月。今年1月,他还在成都举行的2015年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绿色互联纺织发展论坛担任部分活动主持人。
据了解,方祎铭祖籍浙江,在北京出生长大。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作为自己的就业单位。2014年到,方祎铭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研究生,“但是因为时间上和距离上的因素,很多考试参加不了,所以现在还是在读”。
根据公开信息披露,方祎铭在8月11日被尉犁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县长,也就是说,他从北京到新疆履新不过两个月。
据政知局专访介绍方祎铭此次为挂职,不是任职。其工作单位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派出干部到地方挂职是去了解收集行业信息,向对口部门汇总材料,包括像现在要制定新疆的纺织政策等等。中纺联一共有三名派出人员,方祎铭是第三位派到新疆的,需要在尉犁县待一年。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疆内“90后"干部越来越多,很多还担任重要职务,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90后”已经大有将“70/80后”拍在历史沙滩上的势头!“70/80后”不要哭,坚持住,生活还要继续……
你不知道的中国官员升迁图
从一个普通的科员一路晋升至省部级官员的公务员现在已是凤毛麟角,其中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八级台阶。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
考上公务员公务员起步:22岁
升迁比例:1.45%
升迁关键:在国考大军中突围取得公务员资格
这意味着你要加入国考大军。2012年123万,招募比例1.45%,也就是平均68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被录取,某些热门职位你只需要淘汰4895个人就可以上岗了。你可以和近千人抢夺一个热门职位,也可以选择一个冷门职位。热门和冷门的区别,你懂的。按规定还有一年的试用期,转正后,你就从临时工变成科员了。
科员到县处级干部正科级:28岁
升迁比例:4.4%升迁
关键: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
只要你好好“为人民服务”,按规定3年就可以从科员升至副科级,再3年到正科级。大部分人到此为止了。如果你真心想当“领导”的话,需要获得组织的培养。全国科级干部有90万人,组织部门要从中选出4万人作为县处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升迁几率小于4.4%。如果你很幸运得到升迁,你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做到正处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年可升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也有7年之后还是副科甚至科员的。如果你是硕士或者博士,试用期满后可以分别直接定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相对而言,反而是捷径。
上述说的都是“职级”而非“职务”,比如主任科员是正科级,但是你可能没有科长这个正科级“职务”。有时从主任科员到科长,还需要一定的年限和机会。所以在一些机关,一辈子做主任科员的也不是没有,很多主任科员到退休时能混一个副处级的“职级”,也就到头了,这就是所谓“天花板干部”。
北京市委党校曾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参与过一项针对北京市优秀官员成长规律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调查了200名北京优秀局、处级官员样本。这些“优秀”官员,都是用了大约11年从普通科员升至副处。
随后从副处到正处的时间,是第二轮较量。北京市委党校教授鄯爱红长期关注官员成长规律问题,她说,升至副处后出现了一个分水岭——能否以尽量短的时间完成副处到正处的升迁非常关键。也就是说,你在正科级之后,要保证在4年左右时间内升到副处。否则,将被落下。通常,如果一个官员能在3—4年内由副处晋升为正处,那么他由正处升为副局、正局的空间就较大。在这个阶段,“小步快跑”是升至较高级别的不二法门。上述北京市的调查显示,在这一环节,高位者明显比低位者“进步”快——而关键阶段一两年的时间差,则往往意味着这个官员是否能确保年龄不过线。按照最佳状态,你会在35岁左右升至正处。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现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是从“小步快跑”脱颖而出的官员。他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科员到处长的多级跨越。当然,对于大多数北京官员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在极个别非常低层级的干部选拔中,即使你的年龄资历都满足了条件,忽然发现又有一些苛刻条件从天而降,与那个有背景的人相比你只剩下背影了。
县处级干部到正厅局级正处级:35岁
升迁比例:0.01%
升迁关键:基层经验不可缺少
此后的阶段,就越来越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了。成为县处级领导之后,你可要经得住“滚滚红尘”的考验,美女、金钱等。这时候你有60万县处级同僚,其中只有6000人可以成为厅局级后备干部,你至少还需要11年才能升到正厅局级。对这个级别官员来说,此后的关键则是具有基层经验。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所做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的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官员自己认为的晋升最有效的几种途径是:进行基层锻炼、增强个人修养、提高群众威信、轮岗交流和争取领导重视。基层锻炼还排在增强个人修养和争取领导重视之前。因此,对市局的机关官员来说,调任区县或委办局,则通常是提拔“培养”。
虽然基层经验颇为重要,但若仅以速度论,专家认为在从普通干部升至正处官员的阶段,市直委办局的官员在升迁速度上较占优势。但机关的处级干部,如果不补上基层经验这一课,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间。
完成了从处级到局级官员的跳跃之后,其升迁还可借助于“交叉锻炼”。截然不同的锻炼经验能使官员思路更加开阔,作风也更务实。专家说,官员在其成长过程中,普遍经历多个岗位,其中正局级官员平均经历过6-8个岗位,正处级官员平均经历3—4个岗位。值得关注的是,在“交叉锻炼”的岗位中有的部门是升迁的“福地”,比如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县和部门中,稳健型或创造型的官员都更容易获得提升,而在“看摊型”单位的官员则上升的空间一般不大。
如果成为公务员时是22岁,这时候官至厅级你已经47岁了。即便一切顺利,组织也对你寄予厚望,但由于任务完成得不和谐,机会可能就没有了。例如,拆迁遇到钉子户,群体事件犯众怒,微博开房被围观,安全生产出事故。当然,关系到你升迁的远不止这些。
正厅局级到省部级正厅局级:47岁
升迁比例:0.025%
升迁关键: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然而高层职位毕竟有限,哪怕是仕途的佼佼者,他们绝大部分的政治生涯也都止步于局级。当官至厅局级后,这时候组织部门会从4万个厅局级干部中选出1000人,作为省部级后备干部,升迁几率小于2.5%。一位进入副部级人选考察视野的官员曾表示,“到了区委书记这一层,谁当副市长都行,很少有人不胜任,但决定能否晋升的因素是多样的,关键要看空缺的是什么岗位”。
689万公务员,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8个中央部门,从普通公务员上升到这些部门党政一把手的几率是1/5万。如果你在某个岗位上耽搁了一两年,到了升迁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年龄超限了,你就可以进入后备老干部的队伍发展了。
至于跨入省部行列,则需要升得更快,更年轻。2009年一份对时任31个省份的省委书记履历的分析表明,他们初任地级市市委书记(或相当职务)的平均年龄为41岁,这要求他们在每一个层级都领先于同僚5-10岁才行。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大概53岁的时候升至正省部级。
对于那些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晋升到省部级的官员而言,除了到点退休外,继续的升迁之路则是进入中央或通过交流到其他省任职。事实上,地方官员从副部级,甚至局级岗位调至中央部委任职的情况都并不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务院原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何鲁丽,她们均是在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被调入中央,并最终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当然,无论具体升迁轨迹如何,所有官员更替都在遵循一条朴素而普遍的法则:适者生存。
【据壹读、南方周末、优酷视频、某直辖市有关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相关报告、中央相关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
网友总结从科员到部长升迁七要诀
其一,年纪要轻。
当今中国,干部升迁是要划出一定杠杠的。比如,副处,一般35岁以下,副局,一般45岁以下,副部,一般55岁以下。同样条件,年纪轻者,自然占有先天之地利优势。
其二,学历要高。
过去,只要有基层经验,政绩比较显著。如今行情已变,处长局长们递过来的名片,博士甚至博士后已是稀松平常。
其三,岗位要多。
岗位的轮换交叉,几乎是高层次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四,基层要下。
基层虽然级别不高,但一个基层就是一个小社会,任务非常艰巨,情况十分复杂。这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考验与锻炼,远非坐机关朝九晚五可比。如今,凡提拔省部级及以上更高级别干部,必须有基层工作经验,这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其五,班子要强。
往往是,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因为业绩突出或其他原因,干部升迁很快,反过来,因为干部升迁很快,又会有更多优秀干部被派到此一地区或部门。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越是出干部的地方,越是多出干部。
其六,领导要爱。
主政一方且掌握着干部升迁大权的主要领导,其经历和喜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某一时期官员的升迁命运。
其七,机会要巧。
常言道,来早了不如赶巧了。比如某一部门领导因为贪污受贿犯了错误,另一部门领导前去接任,此一部门缺额需要填补,您单位一把手奉调前往,于是,您成为唯一接任者。
【来源】公务员之家综合干部参阅(ID:iganbu)政治局(ID:bqzhengzhi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