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起去潮州博物馆欣赏海派、岭东画家名作 含齐白石徐悲鸿作品

潮州日报  2016-10-14 10:52

金秋十月,怡人的秋风为潮州送来了一件暖心事。潮籍画家、海派收藏家蔡梓源先生将在潮州博物馆举行“海上扬芬——蔡梓源的收藏与书画作品展”,并将其中六幅与潮州有渊源的名画捐赠给市博物馆。展览时间为10月15日至11月10日(逢周一闭馆),展出作品分为海派画家作品、潮籍书画名家作品和蔡梓源个人书画作品三部分。

蔡梓源生于1976年,广东潮安人,长居上海,善书画,精鉴赏,富收藏。中国民盟盟员,上海潮汕联谊会理事,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员,桑浦美术馆创办人。著有《名家扇集》、《梦里不知身是家》、《梓轩藏品》藏字、藏画等系列。蔡梓源先生闯荡上海二十几年,这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仍乡音不改,这让记者感到十分亲切。


记者:蔡馆长,您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举办过画展,这一次您怎么会想到回家乡办画展呢?

蔡梓源:我生在潮州,长在潮州,有了在其它大城市办展的成功经验后,回家乡办展更成一种情结,希望潮州文化和海派文化有一个互动,而且现在潮州博物馆的硬件建设非常好,在软件方面也不断更新一些作品,所以举办这次收藏与书画作品展,让潮州的艺术爱好者通过这个平台互相交流和切磋,使潮州文化和海派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合。

记者:我从微信 “海上扬芬,邀您相约潮州博物馆” 的介绍里看到您本次展出有六十余幅,分为三部分,有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还有题目“岭东画脉,海上扬芬”是不是有特指的意义?

蔡梓源:是的,我这次展出的作品有六十余幅,分为三主题:第一部分是虚谷、任伯年、齐白石、徐悲鸿等二十余位全国海派名家的作品。其中虚谷是扬州人,是海派的创始人之一,风格独树一帜,这次我带来他的作品《春波鱼戏》,是其金鱼题材的重要作品,独具异彩,非第二人能为。还有徐悲鸿的作品《骏马》,是我收藏以来第一次展出,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作品。

徐悲鸿 骏马图。资料图片

第二部分是符子琴、符铁年、孙星阁、饶宗颐等二十余位近现代的潮籍书画名家作品,其中有一幅是符子琴绘的作品《秋菊雄鸡》。符子琴在潮州做官廿余载,政绩非常好,潮州西湖山上还留有他的石刻题字。他生活在咸道年间,年代很久,现存的作品比较少。最后一部分是我自己近年创作的一些作品。

岭东是指潮汕地区,画脉指传承,潮汕老一辈画家在二三十年代到上海深造,他们的画风气韵多根植于海派,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开拓创新,举办画展是希望能将岭东画派的艺术魅力发扬光大。

记者:您身为一名画家,这么多年来我看您收藏了很多的字画,您收藏的书画主要有哪些主题?

蔡梓源:早期我学习绘画,为了能接触到更多艺术家的精彩作品,尝试以方兴未艾的书画拍卖作为切入口。到了2003年,艺术品市场疯涨,有了最初的资金积累后,觉得不能埋头于买进卖出,要把一些好的艺术品进行专题性收藏。2006年市场调整以后,我就定了几个收藏的专题方向,一个是以海派为主的收藏系统,另一个以潮汕名家为主的收藏系统,还有收藏民国政要、名人的书法作品和七十余件名家瓷器。


记者:当前的书画有很多流派,百花齐放,您收藏的书画系统主要倾向于哪些流派?为什么要收藏这些流派的书画?

蔡梓源:虽然当前画派很多,但是海派书画作品是我收藏重中之重,不只因为身在上海,更因与其他流派相比,“海派”更加开放,更加有包容性。所谓“海纳百川”,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作品都被容纳在这里,多元化的作品都能有一席之地,有相当励志的元素蕴含在其中。

记者:这次画展您带来了二十多名潮籍画家的作品,这些潮籍画家的作品是不是既有海派风格,又有潮州传统的文化,形成了另一种画风?

蔡梓源:是,这次二十多名潮籍画家是我们潮籍顶尖代表人物。岭东的潮籍画家以学习海派为主线,他们的创作灵感有意无意间都会结合潮州文化,将潮汕的特色、风土人情、市井文化渗透到画面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风。

记者:您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收藏家,请问画画与收藏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互促进的地方?身为一位画家,自己绘画水平的提高是否更有利于收藏?

蔡梓源:是的,收藏很多都是跟着自己的兴趣来选作品的,比如我在绘画之中,喜欢吴昌硕、关良、程十发等画家的作品,因此我会重点把他们的作品做专题性收藏。画画是从传统到创新的过程,你必须有基础才能有创新。同样的道理,你懂得了绘画的技法、笔墨,就有鉴赏的优势,就能更好地收藏,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记者:当前收藏形成了一股风,很多人想收藏字画但他们最怕的是字画的真假,能说说怎么辨画的真伪吗?

蔡梓源:这个要自己的一个长期积累,有自己的一个灵性。有人说我的大脑像一个电脑系统一样,就是你的记忆力也要非常好。这件作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一件怎么样的作品、以前在哪里出现,这些都要记住,然后你再去搜索它,作对比。因为艺术品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比较,这件东西是真的假的,就是你必须有一件跟它接近或者一样的作品就不难辨别。


记者:听说这次您准备6件作品捐给潮州博物馆,能说说这6件作品的意义吗?

蔡梓源:这次我准备捐赠 6件作品给潮州博物馆收藏,都是一些和潮州有渊源的作品。其中有两件作品比较特别,是我老师苏石风教授收藏的张大壮的《山茶》、《玉兰》。张大壮是上海四大花鸟大家,他当年画给苏石风先生作为收藏,后来再转给我,这次我想把我珍藏十几年的张大壮的作品捐赠给潮州博物馆。另外,我还捐赠王个簃和钱君匋的作品。王个簃是上海美专的教授,当年很多去上海学习书画的潮人,如林受益、王兰若、刘昌潮等都是他的学生,所以我想捐赠他的一幅作品《风霜不变青》,对于我们潮汕这边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这边很多学习书画的人都是他的学生,《风霜不变青》是王个簃先生1927年创作的,他早年跟着吴昌硕身边学习,画得非常苍劲和大气。还有钱君匋1993年创作的《芋阴蛙鸣》作品,钱君匋晚年绘画精品,他的书画很有个性。

记者:上海静安区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您在那里买了一层楼面办了桑浦美术馆,能不能介绍一下当初为什么要办美术馆,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起名为桑浦美术馆?

蔡梓源: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它既是一个投资的地方,更是一个能展示的地方。随着收藏水平越来越高,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好的画家作品,通过桑浦美术馆这个平台进行书画文化交流。因为我从小在韩江边、桑浦山下长大,所以我以家乡的桑浦山为名,寓意以此为起点,游子在外面总是以家乡为骄傲,因此叫“桑浦美术馆”。

记者:蔡馆长您的收藏展览做得风生水起,画画又独具一格,您今后有什么打算,会把精力放在收藏展览还是画画创作上?

蔡梓源:这次办展览有抛砖引玉之意,从家乡交流做起,逐渐拓展到广州、厦门等其它城市,题材也会相应略作变化。还是往后会到家乡这边多走动,把外面好的艺术文化引进来,与潮州的艺术爱好者更好交流和学习,继续把书画收藏做下去,但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画画创作上。

【原标题】希望潮州文化和海派文化能更好融合

——对话上海桑浦美术馆馆长、潮籍画家蔡梓源

【来源】潮州日报

【记者】李灿霞 见习记者 李欢欢


编辑 苏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