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国际新闻 2016-10-14 09:17
2016年10月13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驾崩,终年88岁。作为泰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拉玛九世逝世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泰式民主时代的余韵散去。
泰国失去重要制衡力量
尽管从形式上看,泰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入多元民主转型,但无论是政治权力结构,还是国民政治心态,都为拉玛九世保留着至高地位。在过去30多年里,拉玛九世一直都是泰国政治最重要的稳定器与制动阀。从议会争执,到街头冲突,再到军事政变,拉玛九世都拥有足够的智慧与权威加以裁定,从而保证了社会安定。泰国曾被誉为“不粘锅”,寓意政治动荡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其中很大程度上就要归功于拉玛九世的“防火墙”功能。
随着拉玛九世逝世,泰国政治失去了长期存在的重要制衡力量。尽管从2014年巴育政变开始,王室—保皇派与军人集团就试图构建新的制衡体系,并在8月通过公投的新宪法中进行了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军人集团在权力博弈中将更多地扮演裁判而不是棋手角色,从而以更超脱的立场维护泰国政治稳定——但问题在于,无论王室—保皇派,还是军人集团,亦或两者联合,都难以全盘继承拉玛九世的政治权威。
普密蓬至高地位难以复制
从构成来看,拉玛九世的至高地位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一是国王宝座,其中既有立宪君主的法定职权,也有源于传统观念的国王权威。相比之下,随着60年代军人独裁者沙立恢复跪拜礼等王权仪轨而得以重构的传统君臣观念,要比立宪君主的宪法条文更加得深入人心。其二是拉玛九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构建起来的、以国王为核心,以枢密院为枢纽,覆盖了军政官产学各界的庞大人脉网。事实上,拉玛九世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通过法定程序表达意志,而是经由枢密院拨动人脉网,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治国效果。其三是拉玛九世在20世纪中后期,通过在农村地区数十年如一日地访贫问苦和扶贫开发所获得民心民意。拉玛九世被亲切的称为“农民国王”,并被泰国人民尊为大帝,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拉玛九世的崇高人格魅力。
后普密蓬时期,泰国并不存在任何人或任何力量能有效接替拉玛九世发挥中流砥柱的制衡作用。拉玛十世登基后,所能继承的仅限于立宪君主的法定职权,以及相对有限的传统国王权威。事实上,随着21世纪以来的民主观念发展,旨在维护传统国王权威的“亵渎君主罪”条款早已引起诸多争议和不满,但在拉玛九世的政治权威影响下,尚未引起更大波澜。如果新国王的人格魅力难以服众,就有可能引发要求废止该罪名条款的社会运动,甚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弱化传统观念下的国王权威。至于以枢密院为枢纽建构的政治人脉,以及来自农村民众的政治崇奉,都具有很强烈的个人属性,将会随着拉玛九世驾崩而分裂、转移甚至消散,同样难以得到有效继承。
于是,无论王室—保皇派与军人集团如何进行制度安排,都不可能复制拉玛九世的至高地位,从而很难继续遵循泰式民主的传统方式压制“挺他信”阵营与“反他信”阵营的政治分歧,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再次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分裂与政治冲突,并在失去了拉玛九世“防火墙”的情况下彻底烤糊泰国经济。
对巴育政府而言,如何在后普密蓬时期有序引导各派力量分配拉玛九世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并妥善应对“挺他信”阵营可能的政治攻势,将成为“还政于民”之前最重要的政治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