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14:35
黝黑到发亮的皮肤、沟壑般的皱纹、干裂的嘴唇和双手,这幅著名油画刻画的父亲形象让人过目难忘,你肯定在中学的美术课本里见过。
著名油画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作品《父亲》感动了亿万中国人,鲜为人知的是,《父亲》的原型是革命老区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村民邓开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罗中立到大巴山临时任教时,与邓开选老人结下不解之缘。
12日,全国党报党端重走长征路采访团走进四川巴中市平昌县驷马镇,南方+记者偶遇了“父亲”的家乡——驷马水乡。
驷马镇距平昌县城21公里,距巴中市33公里,地处高坑河、花溪河、驷马河三河交汇处。
村口,两匹骏马雕塑凌空奔腾,其飒爽姿态,正如现在驷马水乡快速发展的势头。若非看见村居墙上显眼的《父亲》还原画作,真不知这竟是当年以贫农形象扬名的村庄。
罗中立曾说,是大巴山农村火热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此后,罗中立先生把驷马镇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每年都会回来几次,和乡亲们叙话家常。
而“父亲”的家乡已今非昔比。放眼望去,独具川东北特色的崭新村居,三河交汇处的水上乐园,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利器,旅游业成为驷马水乡的支柱产业。
在巴中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背景下,2010年以来,平昌县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三大国土资源项目,让驷马水乡产业发展实现了转型升级。
这个被山水环抱的小镇,于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节假日期间一天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万到3万人次。如今,驷马水乡户年均收入已突破6万元。
乡亲们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立足大巴山乡土艺术,像当年罗中立创作《父亲》一样,把驷马水乡当成一个作品来打造,力争两三年内大变样,再造一个轰动全国的“父亲的村庄”。巴中老区,正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村庄的样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父亲”这一植根于红军之乡的中国农民传统质朴形象,却永远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者】杨小妍
【校对】叶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