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火了“古村游”今后如何打开大市场

南方日报  2016-10-11 09:25

(古村活化升级工程让南海松塘村成为文化古村游的热门之选。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十一”国庆黄金周,“古村游”成佛山旅游热门线路之一,古村美景刷爆市民朋友圈。

事实上,早在2014年,佛山就吹响了古村落活化与升级的号角,计划在两年内,打造30个各具特色的古村落活化升级示范点。截至目前,首批13个古村落活化升级已经完成,第二批17个古村落,累计311个项目也将在今年底全部完成。

佛山古村活化的成效,已频频受到央媒点赞,并引起社会“围观”。南方舆情后台数据显示,以“佛山”“古村落”“活化”等为搜索关键词,在9月28日—10月10日分析时间段内,共有149篇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南方网、南海新闻网、顺德新闻网、中国网等几大站点。

尽管“古村游”已火,但如何激活古村活力,营造古村旅游氛围,推动古村游往产业化方向发展,佛山仍在探索中。

佛山古村升级受央媒关注

据佛山市旅游局节后公布的数据,“十一”黄金周期间,佛山共接待游客434.5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2%;旅游收入23.37亿元,同比增长13.96%,景区(点)接待游客386.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38%。

值得注意的是,逢简、长岐、松塘等风景优美、文化厚重的特色古村受到游客追捧,其中逢简村接待游客数为21.45万人,超过去年同期15万人。而南海西樵松塘村举办的第四届松塘翰林文化节,从10月1日起连续3天推出多项特色活动,书画曲艺、祭祀孔子、登翰林门、品翰林宴等活动也吸引了上万游客参加。

事实上,在国庆之前,这些古村落就已在全国“火”了一把,连续受到央媒关注。就在第四届松塘翰林文化节举行的前一天,9月30日,松塘村作为“佛山古村落活化”的正面典型被新华社报道,同为“国庆游”热门旅游去处的顺德区逢简村也出现在同篇报道中。同一日,光明日报03版也以《广东佛山:古村落文化活化升级》介绍了三水区祠巷村、禅城区莲塘村等古村落活化升级后的变化。

继被两家央媒同日报道后,10月3日,人民日报在02版以《佛山活化古村落文化:村落人气升 村民实惠增》为题报道佛山古村活化经验。该篇文章对佛山的古村落活化助推乡村文化升级和区域升值予以肯定,认为古村文化活化提升村民素质、生活质量。

南方舆情后台监测的数据发现,以“佛山”“古村落”“活化”等为搜索关键词,在9月28日—10月10日分析时间段内,共有149篇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南方网、南海新闻网、顺德新闻网、中国网等几大站点。舆论最高峰出现在10月3日,次高峰出现在9月30日。

两年投8亿造30个古村落示范点

“古村游”的火爆,得益于近年来佛山积极对古村落进行活化与升级,让古村旧貌换新颜。早在2014年,该市吹响“百村升级”的行动号角。紧接着“推进30个特色古村落活化”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要“加强特色古村落历史风貌及古建筑保护,实现历史文脉延续”。

随后佛山陆续出台了多个关于古村落活化升级的政策和实施方案,力争在两年内,投资约8亿元,打造30个融“宜居乡村示范、公共服务完善、环境生态优美、岭南文化传承、乡村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各具特色的古村落活化升级示范点。

“佛山的古村落活化升级,并不是千村一面,而是讲究差异化发展。”佛山市住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展开活化升级工作前,佛山根据各个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样式与特点及现有优势与提升空间,对古村落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炼古村落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探索有个性的文化活化升级模式,最后将30个古村落活化升级定位为以“一村一品”的发展品牌策划方案来指引。

比如,逢简村主打岭南水乡风貌;松塘村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翰林文化之乡;勒流龙眼村龙舟文化鼎盛,每年龙眼点睛盛典总能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

“在完成环境改造升级后,我们还将村祠堂改造成村史馆,整理村规民约,注入文化元素。结合实际情况,有的古村与学校合作,开展写生、旅游活动等,让古村真正活起来。”该负责人表示,除了鼓励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主动活化村落,各级政府也大手笔投入改造,并积极带领古村走出去。

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佛山率先进行古村落活化升级招商推介。松塘村、芦苞长岐村等7个古村首次试水吸引资本投资古村落新业态开发,受到各方热捧。

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佛山古村活化升级改造走在全省前列。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也介绍了佛山的经验。佛山古村活化格局已进入了从盆景发展为风景,从点到片到面全方位的改造阶段。

按照规划,首批13个特色古村落于今年3月通过考评验收,全部初见成效。第二批的17个古村落,累计311个项目也将于今年底全部完成。截至9月底,该批累计开工项目264个,完工项目163个,开工率达84.9%,完工率达52.4%,各区也正抓紧完成工程项目立项、设计、审计、招投标等工作。

探索全村众筹开发旅游项目

苏州的江南水乡,各方面已相对成熟。而岭南水乡,还在培育阶段。尽管经过升级后的古村已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旅游观光,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古村落在宣传和招商方面处于劣势。一方面古村缺乏人气,即使有好的运营资源,由于周边配套等原因,影响力难上去;另一方面,佛山古村旅游氛围不足,主要依靠政府运营,市场资源不足,暂时未能谈得上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江峥说。

针对佛山古村落旅游资源分散的情况,江峥建议村组织加强管理,统筹村里古建筑等资源,统一对外招商,并争取把运营服务商、开发建设商、旅游企业等相关资源引到村里。

他举例说,村里房子都是一家一户的,单独进行改造,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等功能较为困难。如果能由村集体建立机制,统一管理,以较长的租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将有望盘活古村资源。

“而这牵涉利益问题,如果村民之间没有共同的认识,容易产生矛盾。”多年来穿行在佛山众多古村落里的汤浩宁,是广州市思哲设计院历史街区及新农村建设研究所所长,他认为古村活化牵涉建筑产权权属、利益分配等问题,是导致活化项目迟迟难以推进的关键原因。

顺德杏坛马东村以永春文化闻名于外,目前正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成立马东经济股份合作社,用类似社会众筹的方式,进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所得的收入由全部股民共同分配。”马东村党支部书记徐兆祥说。

“假如村里有1200位村民,每位村民自动获得100股的股权,如果村民想增加更多的股权,可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入。”徐兆祥最近都在为这件事而忙碌着,他希望能借此集全村力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活化村落,发扬永春文化。

■纵深

让村民成为古村“掌柜”

岭南古村落,有多少淹没在烟雨中?去年,“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村人文资源丰富,古村旅游开发成为各区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

古村旅游开发应以文化体验为主

提起古村旅游,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是苏州周庄、浙江乌镇等地。“这些古村都非常热闹,而佛山古村落发展规模不一,人气暂时不高。”南海区旅游局旅游发展科科长李宏基说。

在他看来,佛山地区的古村旅游开发并不是以旅游经济为首要目标,而是在文化体验、保护当地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既要展示当地村民原生态民风民俗及生活生产方式,也要体现古村落里古建筑的文化特色,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而这未必符合旅游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南海古村旅游总量不大,古村旅游氛围不算热闹。”李宏基举例说,松塘村是南海目前人气较旺的古村,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宗祠古建筑与深厚岭南文化、翰林文化,吸引了不少学者和普通游客前往。

近年来,松塘村加大村容村貌整治以及旅游配套设施的投入,已初具旅游古村的雏形。“很多到松塘村游玩的游客都表示很羡慕村民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而由村民担任或培养的导赏员充满自豪感的解说,也让他们感受到松塘村里崇文重教的氛围。”李宏基说。

为了推广古村文化,南海首创导赏员服务。走进古村落或旅游景点时,总会碰到一些热心的当地人,他们自发担任讲解,用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为旅客勾勒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海。

“他们熟悉、热衷并愿意分享本土文化,就像是文化义工一样,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讲解效果。”李宏基介绍,目前南海区旅游局正计划构建导赏员管理和服务机制,希望能为游客提供常态化的导赏服务。

目前,佛山市旅游局已联同各区旅游局推出松塘村、烟桥村等8条古村落特色线路,打造佛山古村落旅游品牌。其中,依托长岐古村、大旗头村,三水分别打造了九道谷漂流探险、长岐古村一日游,宝苞农场、大旗头古村、胥江祖庙一日游两条线路。

“我们将要求省内外主要客源市场旅游社前来踩线体验,拍摄走进佛山古村落电视专题片,擦亮佛山古村落旅游品牌,逐步让古村落游成为佛山旅游的重要旅游产品,支持全市古村落活化提升工作。”佛山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经营性项目易遭政策限制

古村旅游开发,佛山一直在进行。然而,由于古村环境容量有限,配套设施不全,各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复杂,缺乏科学规划等原因,佛山古村旅游资源仍未转化为产业。

“古村开发带来大量人流,可能会对当地村民生活造成困扰,而开发所带来的相关利益,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矛盾。”顺德区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村落要形成良好的制度或引入商业机构对此进行调解,对公益性收入进行再分配,让村民共同收获旅游红利,激发村民共同推动古村旅游开发。

为此,杏坛逢简村专门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由全村推选村民作为运营管理者,村理事会与村民共同监督,有关旅游开发的每笔收入、支出都向村民公布,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古村旅游开发机制的制定,要遵循村规民约。在开发过程中,尽量不影响村民的生活和工作。李宏基十分认同这种开发运营模式。他认为,要不断提升村民的古村保护意识,让他们成为古村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使其在古村旅游发展中得到自己的发展。

“松塘村的活化计划都是通过村民投票产生的,所进行的经营性项目都经过村民同意。”李宏基说,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对该村的文化保护和支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的观念。如今不少村民自觉完成村建筑的维护工作。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村的经营性项目也往往会遭到政策的限制。如村民民居改建民宿,需要有工商营业执照;古建筑里开设农家餐厅,涉及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暂未适应相关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

此外,许多古村由于一直以居民居住区为主要功能,旅游功能不具备,导致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等旅游基本配套不齐全,难以成为一个成型成熟优质的旅游景区。

●高绮桦 王虹丹

编辑 万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