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今晚公布,热门得主罗默回应“内定门”

腾讯财经  2016-10-10 15:42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将最早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17时45分,公布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和奥斯卡预测或是总统大选预测不同,诺贝尔奖并没有候选人名单,因而得奖人也更加难以预测。

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迈克·斯宾塞(Michael Spence)表示,对谁会获奖完全没有线索。而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家的尤金·法玛(Eugene Fama)则表示,既然有太多人符合条件,因此任何预测都是没有意义的。

但每年10月开奖之前,各大机构仍会发布对当年诺奖热门人选的预测, 也会有博彩公司开出盘口,让普通民众参与竞猜。

纽约大学教授罗默意外陷入“内定门”

考虑到一旦获奖,对得奖人所在学术机构无疑是一种荣誉,每年诺贝尓颁奖季不免出现“抢报”的尴尬事件。今年意外陷入“内定门”的是纽约大学教授罗默(Paul Romer)。

早在结果公布的前三天,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就早早挂出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新闻发布会”的网页,让外界猜测该校教授罗默,是否已经“内定”。

但随后,该网页很快被撤下。纽约大学公关部门解释,这只是一个意外,学校并不可能提前知道得奖信息。

正在华盛顿参加世界银行年会的罗默,随后通过个人网站无奈表示,“在过去的20年中,每到10月,各大院校的公关部门就会过于兴奋,总是急于准备,以防我随时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我曾经向他们解释,这几率有多低,但是,就如同你跟一个刚刚买了可能中1亿美元的彩票的人说话一样,他们满脑子都在想怎么花这笔钱。”

(图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罗默)

今年刚被世界银行聘任为首席经济学家的罗默,是内生增长理论的先驱。26年前,他所撰写的名为《内生性技术变革》(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的文章,揭示了信息技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它把经济学的关注点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转移至“人、思想(指技术创新)和事物”。2016年9月,他在《宏观经济学的困境》一文中,再度炮轰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失效。如果罗默的理论受到主流认可,将可能对政府或是央行决策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即比起抽象的数据模型,更需要贴近现实。

这些人可能成为热门候选人

(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

在结果公布前,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再度公布年度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名单。该名单列出每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术精英,而这些人往往和诺贝尔结果出现意外的吻合。在经济学领域,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位列前茅。

布兰查德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和MIT,现任美国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IT经济学系教授,并在经济危机最深重的2008至2015年间担任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的首席经济学家。

奥利弗布兰查德是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学家,其著作《宏观经济学》,成为被世界上诸多经济学院校所选择的经典教材。

在担任IMF首席经济学家期间,布兰查德重塑了IMF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布兰查德支持全球财政刺激政策。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中,他提出,刺激政策应缓慢退出,他同时也是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者。

在2010年,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学家曾经提出各国采取紧缩政策,削减财政支出并提高税收,以免更多国家步希腊后尘。但是在2010年6月,布兰查德曾经和IMF财政事务部主管Carlo Cottarelli曾经共同撰文《先进经济体进行财政调整的十项要则》,提出,财政调整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无序状态,但过度调整也会阻碍经济增长。他提出,“先进国家需要的是:目标明确;妥善校准财政措施的目标;充分开展结构改革。此外,还需要货币政策以及友邦(新兴市场经济体)助其一臂之力。”

而在2013年,布兰查德在IMF研究报告中承认,基金下调希腊和欧洲增长预期,因为此前未能完全理解紧缩政策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预测低估了财政紧缩政策下,希腊失业率的增长幅度,以及内需的减少。”

除了布兰切特之外,斯坦福商学院教授爱德华·拉齐尔和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马克·梅利兹也入选汤森路透2016年度引文桂冠奖,理由分别为“对人事管理经济学独特领域的发展”和“对于企业异质性及国际贸易的开创性的描述”。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政治因素之争

而考虑到目前全球贫富差距问题严重,自由贸易受到政治阻力,外界也在猜测,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会通过颁奖,参与社会热门议题讨论,表明立场,并进行公众教育。

严格来说,并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奖项。1969年,瑞典银行出资增设经济学奖,其全名为“以纪念诺贝尔先生为由的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诺贝尔医学,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和平奖则是Alfred Nobel先生在其1896年的遗嘱中设立,并于1901年开始颁发。

虽然并不是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和奖金奖励,但是其网站上仍对经济学奖进行宣传,并且瑞典银行表示,评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理念和流程,与其它奖项的评选别无二致。

而反对诺奖纳入经济学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经济学和诺奖搭上关系无非为了名利。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建筑界的普利兹克奖,新闻界的普利策奖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奖项,但是没有一个具有诺贝尔奖的全球影响力。2015年经济学奖颁奖前夕,诺贝尔的后人,73岁的Peter Nobel再次公开批评“诺贝尔奖经济学奖”,他认为该奖项只是沽名钓誉的经济学家为了名声,硬和诺贝尔奖扯上关系。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孟特委校区历史系教授Yves Gingras也认为,经济学奖是将诺贝尔奖的声誉偷换到经济学这门学科上。

学界甚至是获奖者自己,同样对这个奖项颇有微词。1974年经济学奖得主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获奖致辞中,即批判经济学奖设立的意义。Hayek说,这个奖项赐予了个人一种权力,而在经济学中,没有人应该拥有这种权力。Hayek认为,这样的奖项会误导媒体大众,甚至政府去相信或者倾向某种经济学说,“而事实上,经济学说的确定性比万有引力定律或者人体膝盖的构造要小得多”。

“如果别人问我应不应该有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一定会说,取消掉吧。”Hayek说。

除了经济学和科学的差异考量,经济学在社会政治中的地位,也使其诺奖地位显得尴尬。Notre Dame大学的历史学家Philip Mirowski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诞生源于瑞典国内的政治因素。1960年代,瑞典银行希望摆脱政府的管制,成为独立的部门,为了不卷入政治,瑞典银行希望将经济学划分到科学的领域。

编辑 李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