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2016-10-06 21:46
最近,一篇《微信聊天中“嗯”和“嗯嗯”的区别》的文章火了。很多读者看完后感触很深,纷纷表示:简直不能再认同,说出了心声啊!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一个名为“心理学与生活”微信公众号上,主创作者陈武,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心理学老师。文章开篇引入两个场景——
场景一
“哎,今天又被打击了”(一个男生去相亲,晚上回来对好朋友说到)
“咋啦”(好朋友说)
“在回来的时候,我跟她发微信,每次打很多字,她要么说一个‘嗯’,要么说一个‘哦’”
“……”
场景二
“今天,我们约法三章”(女朋友对男朋友说)
“第一,我们聊天的时候,不能回我‘嗯’,必须回‘嗯嗯’;第二,不能回我‘哦’,必须回‘哦哦’;不能回我‘额’,两个‘额’也不行”。
作者陈武:写的都是亲身经历和体会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这篇文章的作者陈武老师。
陈武,心理学博士,1987年出生,今年刚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毕业,7月份进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教学及相关科研。
“一年多前,我开了个微信公众号,会不定期地发表一些心理学相关的科普文章,这篇文章是10月3号那天写的。文章的第二作者魏华,他是我的师兄,同样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也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心理学老师,主攻方向是营销心理学,最近正好在研究叠音相关的心理学内容,所以两个人经常会一起探讨。”
陈武笑着说,其实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场景,都是他自己的亲身体验。
场景一中的对话,是他的朋友相亲回来后深受打击,找他诉苦。让他意识到一个简单的“嗯”字,竟然有如此的杀伤力;
至于场景二,是前不久他的女友和他“约法三章”,要求他在聊天时不能回“嗯”,必须回“嗯嗯”;第二,不能回“哦”,必须回“哦哦”;不能回“额”,两个“额”也不行。看来,自己有时候无意间的回复,已经让女朋友产生了强烈不满……
“最早对‘嗯’和‘嗯嗯’的区别有比较深的感受是在两年前,我和一位同学院的师弟聊天,对方总是习惯回复我‘嗯嗯’两个字,感觉挺温暖的。”陈武觉得,和大多数人在聊天中回复一个简单的“嗯”或者“哦”,叠词确实会给人更有亲和力的感受。
陈武说,之所以会想到写这篇文章,是基于自己的一些亲身体验,再结合平时看到的研究文献,将两者结合进行解读,放在微信公众号上和大家分享。没想到,竟然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情侣差点因为“嗯”分手
大多数网友对“ 嗯”、“哦”敏感
关于“哦”、“嗯”这些字在网络对话中的杀伤力,这里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26岁的洪小姐在杭州工作,男朋友在南京上班。 这次十一长假,她和男朋友差点分手了。总结原因,主要是因为对方不会聊天引起的。
“我和男朋友是异地恋,两个人工作都很忙。十一放假前几天,我和他计划长假去上海玩,微信里跟他商量出游的路线,定什么酒店,他不是回复‘嗯’就是回复‘哦’,我满腔热情全被他一盆冷水浇灭,连出去玩的心情都没有了。”
最后两人大吵了一架,还闹了分手。虽然在男朋友的挽回下和好了,上海游也按原计划去了,但是总觉得变了味,原本期待出游的心情已经被破坏了。
对于网聊时仅恢复“哦”和“嗯”等单个字,大家普遍感受是怎样的?
昨天下午,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做了一个十多人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微信网友在网聊中遇到“哦”、“嗯”等单个字回复的反应,普遍有些敏感。
1 梁小超,28岁,健身教练
这个要看情况,如果和对方只是简单的传达信息,那么对方回复一声简单的“哦”或者“嗯”,是可以理解的,表示对方已经收到了信息。但是如果是朋友之间聊天,对方只回复一句“哦”或是“嗯”,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费了好大劲打了这么多字,对方回复得太过简单,会有种被敷衍和拒绝的感受,心里会有失落感。
2 阿布妈妈,31岁,全职太太
我会猜测对方到底是真的在忙,还是对话题不感兴趣,不想继续聊,我会不知道接下来的话怎么接。
3 猪二哥,37岁,证券公司职员
偶尔几次还能接受,如果经常这样,会有种“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这是分分钟把天聊死的节奏……
有人把 “哦”、“嗯”等字归纳为网络冷暴力,是一种变相拒绝他人的交流方式。2014年,《三湘都市周末》曾在官方微博上做过调查,40%的网友票选出“哦”为“最反感的网络词汇”。
如何避免“把天聊死”?
网聊中,遇到那种话极少、分分钟聊不下去的情况,该如何化解?这个问题,我们问了一位“身经百战”的 淘宝卖家的经验。
王小姐,33岁,从事服装行业,资深淘宝卖家,近几年转战微商领域,依旧做得有声有色。在她看来,无非是沟通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遇到话很少的买家,大部分时候,需要我们主动找话题。关键是你要明白对方的需求,了解他想说什么。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替对方考虑。”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学博士汪永光说,大多数人在网聊中对“哦”或“嗯”的简单回复敏感,会产生失落的心理,主要是因为不确定信息的影响,有些人会猜测对方到底是真的忙,还是在敷衍,或者是在思考中。 其实可能性有很多种,很多时候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心理障碍。具体还是应该结合聊天时的语境和具体内容,不要一味把这些词贴上“敷衍”、“拒绝”、“冷漠”等标签。
汪永光说,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大家聊天的时候要多多替对方考虑考虑。 “比如对方发了很多文字,回复时,可以先对对方的文字内容进行简单总结,这是对他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如果对方回复非常简单,你不明白对方的想法,不妨问得再直白一些,或者直接打电话沟通,别自己一个人瞎猜或生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