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是个什么力?怎样才能有效提升领导力?

南方+  2016-10-05 10:26

文|胡月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

领导力存在于精神信仰、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等方方面面,最终体现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上。从领导力的性质而言,提升领导力需要从“领”入手,由“导”贯通,需要“心”与“力”的积极融合。

历史告诉我们,组织发展与领导力二者并不是同步的,组织规模强大,并不说明领导力随之强大。组织规模弱小,并不代表领导力的消失。有的组织诞生时规模弱小,但并不会早衰夭折,反而日渐坚强,逐渐壮大。

回顾以往,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寥寥数人,可谓影响微弱,但犹如喷薄而出的朝阳,光照四方。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就在于党的组织机构里,在每一个共产党员身上,拥有卓越的领导力,正是这一核心力量使党组织焕发出旺盛的生机活力,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此,党的领导力转变成天下人共享的领导力,使党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影响力空前提高。

领导力存在于精神信仰、思想观念、规章制度等方方面面,最终体现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上。从领导力的性质而言,提升领导力需要从“领”入手,由“导”贯通,需要“心”与“力”的积极融合。

信仰目标是内生动力

目标信仰是组织成功的保证,没有信仰的组织是失去希望的组织,没有信仰的领导是精神空虚容易丢失灵魂的人。目标就是方向,信仰就是希望。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前进,党之所以坚强有力首先是有方向感和使命感,只有明确了方向,党的坚强领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此,履行“第一力”的重要使命,需要把党的建设与远大目标和崇高信仰密切结合起来,要抓住精神世界的信仰问题不松手,最重要的是关注以下几点。

其一,确保党组织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组织能够把握前进方向的必要条件。我们党究竟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达到什么状态,体现什么功能价值,对于这个问题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始终面临的核心问题。一个不知道怎么起步的政党,一个没有方向感和使命感的党就是乌合之众,就失去了号召力和凝聚力。

其二,忠于职守,脚踏实地。 党的领导不是虚幻的,既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上着眼,更要着重领导力的建设。领导力就是把党的意志变成具体目标行动的能力,没有领导力的“领导”是虚弱的,这样的领导终将会失去追随者。为此,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既要做党的利益的忠实捍卫者,更要成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只有这样,党的领导力才能充分体现。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既要从思想上提高政治觉悟,更要在实践上勇于探索,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党的奋斗目标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其三,坚持原则,身体力行。 领导力体现在对组织原则利益的高度认同和积极维护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者必须严于律己,忠于职守,懂规矩,讲政治,尤其当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要顾大局讲党性,以组织利益为重,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做到令行禁止。

理念引领是突出特征

领导力凝聚着领导智慧,具体体现在行动理念上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五大发展理念凝聚着全党的智慧,是统一全党思想行动的指挥棒,全党在认识上务必要高度统一,行动上要协调一致。

对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发展理念的积极实践与提升领导力结合起来。

一是要深刻领会理念精神实质。 要了解和认识发展理念上的丰富内涵,按照理念的目标要求构思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规划,符合理念精神的要发扬光大,违背发展理念的要坚决避免。

二是要坚持探索实践。 领导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验证领导力的强弱和大小。为此,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是领导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积极向实践学习,虚心向基层学习,在实践中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个动态过程

领导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由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所处环境三个因素组成。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领导力状态的变化。领导的功能作用承载着领导力核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功能。 

领导的组织功能依靠组织管理机构去实现。领导者在管理生产时对组织机构的总要求是:清晰的职位层次、畅通的信息沟通、有效的协调合作系统、有力的指挥中心、高效的执行机构和准确的信息反馈。实现组织目标,是领导的最终目的。

二是激励功能。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人的行为由需要引起,由动机激发。被领导者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着正相关;统一程度越高,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也越高;统一程度越低,甚至发生对抗,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也越低。领导的功能就在于领导者把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满足被领导者的需要统一起来,创造出一种环境,使被领导者增强对组织目标的感受性,从而提高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

第二,激发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领导者在领导的动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满足被领导者的各种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这是实现激励功能的关键。这里需要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心理感染力,要充分了解尊重被领导者。

第三,提高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作贡献的大小,它是鉴定领导激励功能优劣的直接依据。被领导者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热情,固然是构成被领导者行为效率的因素,但不是有效行为,只是为有效行为提供前提或条件。有效行为还有赖于被领导者的需要结构、知识技能、组织内人际关系、规章制度、领导作风与方式等。领导的功能,就是从各方面为被领导者创造有利于提高行为效率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如采取措施鼓励被领导者自学成才,为被领导者提供表现才能的平等机会等。

三是协调功能。 

协调关系是领导的重要职能。领导在组织结构中担当一定的职位,这一职位是根据组织结构的性质和工作目标而设计的。领导职位不仅反映领导个人的角色,而且还体现出职位的社会角色,具有社会期待价值。领导的所有组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工作目标展开。

在实现组织目标当中,领导的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组织机构成员、社会相关部门、领导集体之间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完成。有时,协调关系比工作本身更加重要。如果领导班子之间存在隔阂,上下级之间难以沟通,相关单位左右牵制,要完成组织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协调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关键。协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伴随领导活动始终。

四是宣传功能。 

领导要善于宣传自己的主张为群众所接受,并使之化作群众行动的推动力。领导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每一项目标的组织实现让大家完全心悦诚服地接受是徒劳的,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高低、理解能力不同,有时操之过急反而欲速则不达。在大家都不能完全理解接受的情况下,领导有时还要忍受不被众人理解和支持的委屈与痛苦。因此,领导既是实践的引路人,也是理论的宣传者,领导的宣传能力、教育水平,是衡量领导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五是创设组织文化的功能。 

美国学者安弗莎妮•纳哈雯蒂在《领导力》一书中这样讲:“领导特别是组织的创始人会给组织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并代代相传。因而,组织事实上反映了创办人的性格。”领导是组织中其他成员的表率,领导现象就是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下属的行为都与领导行为有关。如果一个组织中的领导者对下属漠不关心,态度粗暴,下一级领导者将会模仿其行为,冷淡对待其下属。反之,如果关心重视下一级管理者,下一级管理者也将会更加关心和重视其下属。领导影响力来自于对决策敢于负责,对组织的行为后果敢于负责,这是塑造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南方杂志(nanfangzazhi)微信公众号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

编辑 李啸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