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春辉、戴惠甜
2016-10-03 10:34
家乡味是连接海外游子舌尖上的乡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每一位远离故土外出打拼定居的华侨华人而言,心中念念不忘的不仅是乡音,也有那一份熟悉的家乡味道。
在海外,由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等组成的粤菜不仅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华侨华人寄托乡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一种媒介。这几天,海外侨胞纷纷借家乡味抒发游子情怀,传递对新中国67华诞的祝福。
华人节日常用粤菜待客
“沙巴州客家人很多,分布着不少粤菜系的中餐馆,菜谱与广州香港的粤菜馆大致一样,白切鸡、烤乳猪、咕噜肉、梅菜扣肉、豉油鹅都有……”聊起岭南美食,在马来西亚沙巴州拿笃出生长大的第三代华裔黄天福如数家珍。
10月1日,黄天福与妻子一同下厨,做了一桌美味粤菜家宴。他笑言:“杜阮凉瓜、簕菜、陈皮等都是地道的岭南特色食材,孩子们感到很开心,借家乡味道抒发思乡情,为祖籍国送上生日祝福。”
在中国国庆节期间,世界青年华商会会长、英国着名侨领李俊辰也为家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中国菜大餐。24岁时,李俊辰远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学位。今年是他旅英的第15个年头。
谈及粤菜在英国华人圈的影响力,李俊辰表示:“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国宴、中国驻英使领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和伦敦当地华人社团庆贺国庆的晚宴,从来都少不了粤菜主厨的身影。在伦敦,华人家庭一般每周都会光顾粤菜馆,一些当地人亦是如此。”他认为,在英国的华侨华人大多习惯做中餐、吃中餐,这种味觉记忆的传承,是他们保留对文化根源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
澳大利亚江门总商会副会长李建文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作为第一代移民,我习惯在家吃中餐。每逢佳节,太太都会做一桌美味粤菜,来款待家人和朋友。”他介绍,在墨尔本的华人餐馆非常多,正宗的粤菜和早茶很受欢迎,其他族裔也很喜欢。“
国庆节期间,澳大利亚很多华社都会组织庆祝活动。不少华人习惯约上数位亲朋好友,在家里动手做上几款中意的中国菜,白切鸡、烧腊、烧鸭、香肠等是最常见的菜品。”在李建文看来,每一位海外广东人的舌尖上都珍藏着一个故乡,每一个华人家庭的餐桌都会给“家乡菜”预留好位置。
美食背后是文化与历史
“每年中国国庆假期,都会有很多中国游客到沙巴州旅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沙巴州的食物符合他们的口味。不过,为了适应本地人偏好,马来西亚的粤菜与正宗岭南味道已经有了一定的不同。”黄天福现任马来西亚沙巴州四邑公会联合会副会长。
近些年,他一直计划组织沙巴州的华裔青少年回江门寻根。“通过美食之旅,孩子们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江门美食,了解祖地文化和家乡人的生活,还可以了解到背后的历史故事,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自身与祖籍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天福认为,美食背后就是文化和历史。
对此,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崇仁三语国民学校当幼儿、小学中文教师的丘桂芳感触颇深。前不久,作为来梅州学习交流的万隆华文教师团的一员,这个90后女孩无意中踏上了寻亲之路,并与失去联系20余载的姑姑重逢相认。
她笑言:“梅菜扣肉、客家盐焗鸡、客家盆菜、客家酿豆腐、客家娘酒鸡……在梅州的一周时间里,我不仅见到了亲人、去松口看了爷爷下南洋时出发的地方,还品尝了各式客家美食,了解了它们背后的客家文化。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客家知识,带父母回家乡梅城走一走。”
梅州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邓锐表示,客家菜一向以质朴的乡情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着称,这与客家人心中强烈的根土意识是一致的,“客家人出生长大在大山中,自然环境下的食材原味自然而然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海外游子的乡愁有时候就是一道简单的家乡菜”。
据悉,国务院侨办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每年都派出厨艺团到海外开展中餐厨艺展示、交流与培训,以帮助海外中餐业从业人员的发展,展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广东也多次组织名厨亲赴海外传播中华美食,大展粤菜魅力。
【来源】南方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