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坐标认清北京经济的形与势

北京日报公道  2016-10-02 19:51

撰文|张砥

随着时针拨转至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又到盘点经济形势、明确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近段时间异常火爆的楼市,持续挑动着舆论的敏感神经,在诸多城市纷纷祭出调控政策后,国庆长假前夜北京公布楼市新政,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经济运行的关注。

有人茫然,不知这一轮楼市疯狂什么来头;有人乐观,认为投资楼市是坚定经济信心的表现;有人追问,这样的经济运行轨迹正常么;也有人纠结于几个具体数据,以偏概全地认为,北上深等大城市“地产之外,一地鸡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待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同样如此。短期来看,可能有压力;放在更长周期来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弯道。因此,判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经济形势,要有忧患意识,更要有战略眼光,最忌讳的是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具体到北京来说,经济运行状况如何,是不是到了“大惨淡”的程度,要全面地看数据和事实,要穿过数据和事实看背后的逻辑和趋势。数学上,一个点处于什么位置,可以通过纵、横两条坐标轴确定。定位北京经济,同样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先看纵向。今年上半年北京GDP增速为6.7%,高于年度6.5%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1.6亿元,增长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6%。实现消费总额8994.6亿元,增长7.2%。

与此同时,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城镇新增就业2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49%的较低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7%,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达到31.4万元,同比提高4.7%。

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看,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稳中有进的成绩单,足以证明,北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而且在总体平稳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在继续提升。

如果说,蹄疾步稳的速度是我们经济转型升级的序幕,那么,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重头戏。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横向上:

“高精尖”成势

今年1-8月,中关村高技术企业总收入1.4万亿元、增长14.9%,技术收入1954.2亿元、增长29.5%。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314.1亿元,同比增长6%,一批尖端技术成为创新驱动的新引擎。

文创业勃兴

今年1-8月,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实现收入8262.7亿元,同比增长8.9%;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445.6亿元,同比增长18.6%。从文创产业九大领域看,广告和会展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设计服务业收入增速位列前三位,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另外,1-8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企业实现收入548.9亿元,同比增长15.5%。

服务业扩大

今年1-8月,北京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352.1亿元,增长7.6%,支撑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稳定区间。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本市内需结构也在持续调整,1-8月,本市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4%和28.7%。

结构调整深入

今年1-8月,在传统产业持续去产能的过程中,战略性新兴工业实现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9.5%、18.9%和5.2%,明显快于工业平均增速。

……

数据变化的趋势背后,是北京立足城市战略定位,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细作的发展逻辑。换句话说,今天的北京在未来城市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目标正变得愈发清晰,也愈发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舍什么。我们现在咬紧阵痛的牙关、迈出坚实的步伐,努力积蓄的,不是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数据,而是未来一个世代的正能量。看不到这一点,就极容易顾形而不顾势,生出短浅、片面的看法来。

当然,形与势之间,也并非彼此孤立,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这无疑提醒我们,一方面,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该出手时不及时决断,短期的波动容易演化为长期的破坏力。

比如面对疯狂的楼市,我们并没有手软。即便在财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都没有放松对房地产的严格调控。积极引导房价合理回归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现实必需,也是“利长远、利当下”的结合之举。与之相应,我们在疏功能、补短板等问题上,也都体现出应时而变的魄力和勇气,不断给社会以稳定的发展预期。

另一方面,主动化危为机,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我们的经济就能更好蓄势待发。清晰的城市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为北京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格局,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今年的本市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郭金龙书记提到四点需要重点把握的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补短板的体制机制,推动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突破。对照要求审视我们目前的经济数据,会发现很多都在设想和判断之中,体现了市委很好的控局把握能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回望30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我们熨平经济周期、克服私人资本盲目逐利的能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着眼未来,认清基本面,把握形与势,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顶住压力,我们就能继续开创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来源】北京日报公道(ID:bjrbplb)

编辑 王勇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