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庆国庆,舞狮“变脸”齐上演

南方+ 记者 龚春辉  2016-10-02 10:32

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华埠林则徐纪念广场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场的数百名华裔民众仰望着这面鲜艳的红旗,无不肃穆而立。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邱舰副总领事也来到了现场,与美国东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以及侨团代表们一同唱响《歌唱祖国》。

“这是我第一次在纽约唐人街里观看五星红旗的升旗仪式,为祖国母亲的67岁华诞送上诚挚祝福,既让美国民众看到了侨社闪闪中国心,也希望以此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说起日前在纽约曼哈顿举行的五星红旗升旗仪式,旅居美国14年的李兆银喜不自禁。

9月30日,部分旅日华人书法家聚集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挥毫抒情,欢庆中国国庆,感怀祖籍国。陈志雄/图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提升,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愈发感受到,国庆节、中秋节等中国节日在海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近日,不少国家的华侨华人团体和中国留学生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喜迎新中国67岁生日。

横滨街头上演“采青”狮子舞

“今生不悔入华夏,来生愿在中华家!”国庆节前夕,由新西兰奥克兰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等机构主办的“2016奥克兰中秋国庆联欢晚会”在新西兰奥克兰市Brush Mason Center隆重举行。晚会上,歌曲、舞蹈、小品、乐器等节目依次上演,川剧“变脸”大戏更是向观众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晚会临近尾声时,节目组以视频的形式回顾了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迹,盛赞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旅居新西兰的90后潮汕女孩邱小姐指出,当地庆祝中国国庆的活动,大部分都由年轻的“侨二代”“侨三代”来组织,“作为一名新西兰华侨,我为祖国感到由衷的骄傲,愿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当地时间9月28日,全日本华人华侨联合会在东京着名的椿山庄酒店举办了庆祝晚会,600多人参会。10月1日,横滨市中华街上演了一场名为“采青”的狮子舞,狮子或叼着店门口挂的红包、或分撒糖果等,祈愿生意兴隆,吸引大批游客拍照留念。

10月1日,日本横滨华侨总会举行庆国庆活动,横滨山手中华学校国术队表演了精彩的狮子舞。杨文凯/图

“在旅日华侨华人、留学生心里,‘10月1日’是一个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有多忙都一定要庆祝的日子,趁此我们向祖国送上祝福。”日籍华人张石表示,近年来不少年轻人走出国门,成为了旅日的新一代华侨,“与老华侨相比,新一代华侨与中国联系更加紧密,在横滨中华街历年的国庆游行队伍中,从来都不乏新移民和‘侨二代’‘侨三代’的身影”。

据中国国侨办统计,1978年之后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等地区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达到1000万人,分布地域也更为广泛,除了东南亚等传统侨胞聚居地外,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正日益成为海外侨胞新的聚居地。中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党组副书记程学源指出:“不管是老一辈华侨华人、还是在海外出生长大的新生代华人,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华人新移民,他们不少都保留着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意识,心怀对祖籍地的拳拳赤子情。”

侨社邀请中国艺术家赴德汇演

当地时间9月27日,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德国文成华人华侨联谊会等单位主办,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协办的“中华曲艺海外行”活动在法兰克福举行,黄宏、戴志诚、赵丹丹和李菁等名家逐一亮相,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德国小伙Niklas Donath带来了另一番惊喜,他以一段字正腔圆、流畅利索的快板书《三打白骨精》,赢得一片赞叹的掌声!前排的德国嘉宾虽然未必全听得懂,却也被艺术家的肢体表演和现场欢乐氛围逗得大笑。

“曲艺是中国最传统、最本土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接地气的民间艺术。它不仅有幽默逗笑的表演,也说唱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成为故乡情感的载体。”德籍华人金岳祺介绍,此次中华曲艺法兰克福专场演出,是德国侨社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的重头活动之一,吸引了近800位观众到场,“不少观众都是从德国各地赶过去的,最近的要花一二个小时,最远的要坐高铁或飞机,六七个小时车程也是常有的事”。

“每年除了中国驻德使领馆举办的招待会之外,德国的华侨华人群体和社团也会组织各类活动。实力雄厚的侨社还会单独或者与其他社团合作,邀请中国艺术家来德汇演,为祖国母亲庆生。”金岳祺在德国已经生活37年,现任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近些年,金岳祺通过办学校、展览宣传,让更多旅德华侨华人后代对中国文化产生感兴趣,也让德国更多基层的华侨华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德文化艺术交流。

“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华优秀文化在海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中华文化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扬,这极大地增强了海外侨胞的文化归宿感和民族自豪感。”程学源强调,随着海外华人华侨在居住国的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在政策沟通、经贸合作、民间外交以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他们正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他们既心系祖藉国,又通晓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情况,在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流与沟通方面大有可为,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宝贵资源。”

【来源】南方日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