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

南方日报  2016-09-29 15:20

“广东发展装备制造业,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在优势产业上‘弯道超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日前接受了南方日报专访。针对广东制造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特点,他建议,推动打造一批装备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可助力装备制造业往精细化方向发展。

“有大企业带动,再加上中小企业把每个零部件做到精细化,广东的装备制造将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腾飞!”王海峰认为,在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时,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多鼓励社会分散式创新,不仅降低创新成本,也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

大企业发展大型智能化设备,满足生产线需求;中小企业则从精细化分工角度,发展精密度更高的机械配件。让中小企业争当“隐形冠军”,既能解决市场的问题,又能保证产业的精细化发展。

“资本具有最敏锐的嗅觉,当装备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迎来快速发展,各类社会资本就会迅速涌入。”同样,这一原理也适用于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与其由政府作为平台发起人,不如将主导权交与企业。

而政府就是政策的制订者、咨询者和执行者。

打造“隐形冠军”推动产业精细化

作为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50亿元的千山药机医药装备制造项目、35亿元科力远混合动力总成系统生产项目的引入,为佛山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积聚新动力。

“依托先进装备制造龙头项目,引导相关配套项目在周边集聚发展。”在去年印发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中,“推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成为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从市场化角度来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确实需要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王海峰表示,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2025,产业升级均是通过大企业的发展形成向前推力,如果失去大企业的带头作用,中小企业发展也将失去方向。

而除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外,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广东拥有众多中小企业,他们又如何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

王海峰给出的建议是:“大企业发展大型智能化设备,满足生产线需求;中小企业则从精细化分工角度,发展精密度更高的机械配件。”王海峰认为,让中小企业争当“隐形冠军”,既能解决市场的问题,又能保证产业的精细化发展。

事实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制造的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更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在机器人行业,作为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减速器一直难以实现国产量化,一个重要因素是上下游产业链无法提供精密配件。

“因此,有大企业带动,同时中小企业把每个零部件做到精细化,广东的装备制造就可真正实现智能化的腾飞。”王海峰说。

他认为,从产业链分工角度来说,广东在一些行业领域处于优势,更容易通过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协同作用,推动装备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采取项目“分包制”鼓励分散式创新

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合作,不仅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还将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效率。

“把创新分散在中小企业和各类平台上,风险也分散了,将更有助于产业效率的提升。”王海峰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小企业创新风险比大企业要低。

他提出,中小企业的创新多为局部性创新,资金需求相对较小,专攻一个技术使企业具有更高成功率;相比之下,大企业的创新多为项目制,由于体量大、管理成本高,一旦失败,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

而从国外经验来看,像波音等制造企业龙头,都会选择将项目通过市场化手段分包给中小企业。“其实每一个专利都是解决一个很小的问题,多个专利的叠加就能解决一个大问题。因此,与其自己整合20个子项目,不如将这些小项目分包给20个中小企业。”王海峰说。

当一个个小创新,通过市场汇聚成一层层的创新,这样的分散化创新不但降低风险,也调动了社会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回报高失败率也高,因此要降低创新成本,就需要把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王海峰表示,现在看来,社会化分散性创新比一家企业主导综合创新效率要更高。

而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更不是一个企业的单独行为。王海峰说,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大国内,大企业的创新实质是把全球创新资源进行碎片化整合,向中小企业购买专利,向专业协会购买服务,最后的创新成果是超越了国界和地域。

让市场决定资源走向

技术创新离不开金融助力,为给装备制造企业“输血”,从成立上百亿产业基金到金融政策推行,各地政府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过,在王海峰看来,在金融支持方面,政府与其带头参与,不如做好旁观者,由市场来分配资源。

近日发布的中国各省10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排行榜显示,广东以超16万亿元的存款数额排名全国第一,“这说明,发展装备制造业,广东是不缺资金。因此,由市场来决定资金走向,对产业发展更有好处。”王海峰说。

他表示,根据国外经验,政府在资金撬动方面效率并不算高,反而以市场为主体的私募股权能带来高效的资金支持。

“资本具有最敏锐的嗅觉,当装备企业在良好的环境下迎来快速发展,各类社会资本就会迅速涌入。”王海峰说。同样,这一原理也适用于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王海峰认为与其由政府作为平台发起人,不如将主导权交与企业。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能更快捕捉到市场需求,从而主动寻找高校和研究院的帮助。这种在双方需求基础上搭建起的平台会有更强活力,从而吸聚更多企业的加入。

“而政府就是政策的制订者、咨询者和执行者。”王海峰表示,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交给市场来推动,政府应倾听企业的需求,扮演好政策支持的角色。

“本月底举行的装洽会,就是一次沟通的桥梁,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装备制造企业的诉求,如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及政策。”王海峰说。

此外,随着海外并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广东装备制造企业迈开了跨国并购的步伐。在具体并购操作方面,王海峰认为政府就可以承担起牵线担桥的作用,当企业遇到融资、知识产权和劳工等涉及规则和制度的问题时,政府可提供咨询帮助,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规划为企业出具解决方案。

政府营造优渥发展环境

刚获得德国红点奖的“大黄峰”AGV机器人,出自佛山顺德嘉腾机器人公司之手;中山力劲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注塑机,压制出著名汽车品牌路虎的车门。内部生长之余,中国中车、一汽大众、瑞士ABB集团等龙头装备制造业也纷纷“落子”珠西。

“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外部装备企业愿意到广东布局,贴近市场以提供更便捷服务。但如何助力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如何留住外来企业,这也对当地营商环境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一个考验。”王海峰说。

他认为,打造出适宜发展的市场环境,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才为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稳定的产业工人支撑,而目前珠三角工人的高流动率是无法满足其需求。

为此,王海峰建议,政府可相应提高对产业工人的补助,以更优厚的薪酬待遇吸引产业工人集聚,降低人员流动率,来保证人才供给。

另一方面,为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王海峰认为政府可引导企业,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在优势产业上“弯道超车”。

以佛山为例,王海峰表示可在陶瓷、家电、铝型材等优势产业基础上,进行装备制造产品的延伸。他认为装备制造的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发展智能制造。

“发展装备制造业,政府需要培育一个健康的装备制造发展环境,才能使当地企业愿意向装备制造业延伸,并吸引更多外部企业的进驻,当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时,这种发展的活力会比政府的帮扶更为有效。”王海峰表示。

●撰文:蓝志凌

编辑 林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