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微信公众号 2016-09-28 16:45
女人应该都曾有过一个柔软的梦——开家小店,温暖过一生。
可是,我们每日却为生计奔波,为人际烦忧,被现实桎梏。
梦想相同的人很多,但努力去实现的却很少。
李荣算少数人中的一个。
“当人际、金钱、豪车……变成了许多人每天追求又炫耀的事物,
那么,他已渐渐忘了作为生命、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李荣说。
生活,是一辈子望得到头的耗费
1988年,李荣出生在一个“体制内家庭”。
这样的家庭,人生都是有套路的。
每天朝九晚五,然后盼着法定节假日。
无论家人,还是身边的朋友,他们不在体制内上班,也是在国企上班。
工作和热爱无关,每个人都信奉“稳定”。
人生像一个日历本,一页一页地翻,到了日子就结婚、生子,稳稳妥妥的。
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开会。
“非常多的会,一开一整天。”李荣说。
李荣觉得很无聊,不停地上厕所。
会上,20多岁的玩手机刷微博朋友圈;30多岁的拿手机看小说;40多岁的,发呆,或者直接睡觉。
大家的状态都一样——反正心不在这里。
看着会上的这一幕,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事,却有几乎相同的状态,李荣仿佛一眼看透了自己的人生。
“一辈子难道就这样了吗?”李荣想。
“我喜欢旅行,喜欢花花草草,世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体验。”
李荣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却始终没勇气从乏味却安稳的生活中出走。
但是,工作之余总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吧。
喜欢做饭,李荣就尝试各种菜系。
喜欢手工,李荣就改造各种旧物。
2013年,李荣25岁生日。
男朋友陆旻(后来的老公)送了她一个24L的迷你烤箱,李荣开始慢慢尝试着烤蛋糕。
周末一空闲,李荣就围着烤箱转悠。
她尤其喜欢“裸蛋糕”。
顾名思义,裸蛋糕外层没有奶油或奶霜,蛋糕层次中的材料被完完全全展示出来。
和传统蛋糕人为的装饰不同,裸蛋糕粗旷自然,有野草般的生命力和张力。
于是,水果、蔬菜,四季、自然,李荣喜欢的一切,都被装点到了蛋糕里。
在她眼中,裸蛋糕有一种别样的美。
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返璞归真,也是她的生活追求。
渐渐地,李荣疯狂地爱上了烘培。
不只因为裸蛋糕样子好看,更因为李荣喜欢和朋友分享蛋糕的这个过程。
刚开始烤得少,陆旻一个人吃;慢慢烤多了,又带给单位同事吃;有时烤太多,李荣只有把蛋糕快递给外地的朋友吃。
后来,朋友们都不好意思收了。
“你这么痴迷,开个甜品店多好。”朋友建议。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找到了自己心中的热爱,为何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那一瞬,李荣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听到女儿的想法,父母坚决不同意。
原因只有一个,“这么好的铁饭碗,丢掉了多可惜。”
在梦想和安稳之间,父母总是选择后者。
那是父母喜欢的生活,并不是李荣自己想要的。
李荣表面上听从父母的安排,乖乖上班,私底下,她却悄悄注册了淘宝店——卖蛋糕。
那时候,李荣每月的工资全花在了蛋糕上。
不指望挣多少钱,和成本持平就够了,这样能让她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等做成名堂来了,才有底气和父母抗争。”李荣想。
开一家小店,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兼职做蛋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李荣在此之前,对烘培知识基本零基础的情况下。
当时,乡田小墅是北京最早的裸蛋糕烘培店,烤蛋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不知道问谁。
李荣只能一次次重做,笨拙地不停地试。
一天24小时,李荣恨不得不睡觉,把全部时间都扑在蛋糕上。
白天上班,满脑子的蛋糕配方,什么样的材料健康?
如何搭配口感更好?
下班回家,李荣就直接冲进厨房,打鸡蛋、筛面粉……
晚上睡觉的时间,被她压缩到几小时。
一开始,烤出来的蛋糕老是有问题,不是气孔过大,就是口感不好,李荣做坏的蛋糕甜品不计其数。
自己吃倒也罢了,可是要卖的话,那是万万不能的。
李荣在网上搜索了蛋糕方子,在手机上下载了很多美食APP,买了许多烘培的书……
疯了一样专研,无论蛋糕的样子,还是口味,她都十分挑剔。
什么样的温度,烤出什么样硬度的蛋糕;李荣一遍一遍地试,一次次记录。
什么样的原料搭配,能烤出什么口味的蛋糕;李荣不断地寻找原材料,不停地搭配,前前后后竟挑选了近50种国外的原料;每次,李荣都把自己试过的方子做好笔记,不知不觉中,笔记本都记了满满3本。
慢慢地,蛋糕无论是外观,还是口味,都一次比一次完善。
为了保证裸蛋糕的品质,李荣坚持天天采购,选用最新鲜的水果;坚持用乳脂奶油,保证每一口都天然健康;坚持订单有上限,保证蛋糕的松软度。
因为好看的外型和独特的口味,小店从一开始的一周2个订单,到慢慢的一天有3、4个单,乡田小墅的裸蛋糕越卖越好。
陆旻干脆辞掉了互联网公司的中管职位,专职打下手,送蛋糕,找店面……
两口子有自己小算盘,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个吃过乡田小墅裸蛋糕的人,都忍不住夸赞一翻。
“奶油非常特别,滑而不腻,托底非常细腻,南瓜香味儿恰到好处。”
“巧克力裸蛋糕简直就是艺术品。”
“喜欢裸蛋糕的品相,漂亮得舍不得吃啊。”
“最值得称道的是,里面选用的水果都非常新鲜美味。”
客户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知道乡田小墅,店里每天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生意上来了,李荣的身体却跨了,因为长期睡眠不足,李荣严重过敏了。
“做什么工作累成这样。”医生责问。
“我有两份工作,一份为了工作而工作,一份为了心里想要的生活。”李荣说。
看到女儿的坚持和用心,父母终于松口了,“去做你想做的吧,自己的人生好歹要自己走走。”
那一刻,李荣幸福地想要哭出来。
结束了8个月的兼职,2015年,李荣辞掉了公务员工作,夫妻两人开始一起打理自己的小店。
我们在打理小店,也是在经营生活
乡田小墅,隐藏在北京的一个小区。
小店的布置全是李荣和陆旻设计的。
每一个餐盘、勺子、杯子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2014年结婚时,两人在法国自驾了21天,这些用品,多数都是夫妻俩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
不算大的店里,摆着许多花花草草,一进门,让人以为置身百花深处,来到乡间田野。
乡田小墅,其实暗喻着两人的梦想。
李荣和陆旻有相同的价值观,他们追求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我们理想的生活,就是在乡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别墅,养花养草养孩子,给家人做可口的饭菜,烘焙健康低糖的甜点,屋外时不时飘来香气和孩子的哭声。”李荣笑着。
于是,乡田小墅由此得名。
全职后,李荣有了更多时间专研蛋糕。
乡田小墅从仅有的零售,开始扩大到接婚礼甜品桌。
当初李荣在筹备婚礼的时候,事无巨细,从花门到甜品桌,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女生一辈子才有一次的婚礼,一定要完美。
遗憾的是,李荣的婚礼还是留下了遗憾。
“缺少了一个可心的甜品台。”李荣说,“虽然当时定了甜品桌,但也只是样子好看而已。”
整场婚礼下来,没有一个人动了甜品。
自己的婚礼有了遗憾,李荣不想让更多的新娘像她一样有遗憾,于是,乡田小墅的甜品台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
“掩映在百花中,香甜四溢,清新诱人。
孩子们围绕着奔跑,宾客们好奇又小心地挑选着,品鉴着不熟悉的水果,期待着新人梦幻般的降临。“
这才是新娘梦寐以求的甜品桌,也是李荣想要打造的甜品桌。
尽管越来越忙,李荣却享受其中。
“说真的,我的心从未疲惫,因为烘焙这个行当,总是满满幸福的滋味。”李荣说。
蛋糕,一般都运用在婚礼、生日这些场合,“蛋糕不仅仅是一个吃食,更是一个传递爱的符号。”李荣说。
李荣喜欢分享,分享自己的快乐,分享别人的喜悦。
无论做裸蛋糕,还是打造甜品桌,都是在传递爱。
现在的生活,是李荣喜欢并且享受的。
早晨起来,爱的人在身边;上班,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两个是非常互补的。”李荣甜甜笑着。
陆旻负责送货,运营小店,把控方向。
李荣什么都不需要想,她只负责做好每一个蛋糕。
衣服买合身的,工作是想做的,每天,他们都在感受彼此,感受生活。
他们用心经营着小店,也在用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其实,每个女人应该都曾有过这样一个柔软的梦,和爱的人开一家小店,温暖地过一生。
可是,大多数我们每日都为生计奔波,为人际烦忧,被现实桎梏。
人际、金钱、房子、豪车……
变成了许多人每天追求又炫耀的事物,我们早已忘了作为生命、作为一个人的意义。
道理或许都懂,却依旧过不好生活;梦想相同的人很多,但努力去实现的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