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 21:46
宋武杰 绘
9月23日和9月19日,一重病男子和一重病妇女分别在大埔县白云大桥河段和梅城剑英大桥跳河身亡、失踪。近年来,类似这样“因病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病人及其家属该如何防范和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近日,记者采访了解搜查了相关信息。
案例:不堪病痛折磨选择终止生命
记者从梅城各大医院及相关部门了解到,因病寻短见多见于肿瘤癌症等重病患者、长期忍受慢性疾病折磨的患者、抑郁症患者。
案例一:兴宁一50多岁的农民,因有喝烧酒的习惯,长期酒精灼烧诱发了食道癌,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因受癌症疼痛的折磨,加上长期的放疗化疗,让他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原本开朗、乐观的他最终不堪折磨选择自己终结生命。
案例二:梅城一妇女40多岁时得了糖尿病。因长期需要接受治疗且忍受病痛折磨,60多岁时又并发出现了肾功能衰竭。长年的病痛折磨且与药为伴的生活,让她心生绝望,最后选择了自杀。
案例三: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一名20多岁的女性在梅城某事业单位工作,因患上抑郁症,最终走上了自尽的道路。
医生: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针对近年来重病患者因病寻短见频发事件,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心理诊室主任罗海龙。
罗海龙告诉记者:“人在特殊情况下,往往是非理性的。很多意志坚强且理性的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等重病都会陷入困境。因此,家属要帮助患者释怀。救癌先救心,家人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家人首先要从改变患者对肿瘤等疾病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认知。其次,家人要多与患者沟通交谈,给予其信心。鼓励患者继续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让患者的注意力不会聚焦在病痛上。此外,还可以和一些病友家属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治疗团体,互相交流经验、想法,让患者明白还有很多人和他一起与病魔作斗争,他并不孤独。
罗海龙提醒家中有重病患者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如患者出现以下异样情况,要严格监护和看管:1、对应该产生剧烈情感反应的事件表现得异常冷静;2、开始对心爱的人、事、私密的重要物品做安排;3、与人谈论一些自杀的方法,甚至开一些自杀方面的玩笑;4、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告别;5、写遗书或类似的文字;6、穿一些特别的衣服,或做一些特别的事情等等。患者家属对有以上预警信号的人群,首先要及时深入沟通交流,试图找出患者情绪的原因;时刻保持有人在患者周围,不让患者有自我独处的时间;在了解患者情绪原因之后,尽量避免回到或将患者带到与此有关的场景,以免患者“意气用事”;特别警惕陪伴人员疲惫的时间,如中午、深夜等。建议对严重伴有自伤倾向的人群及时送往就医,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来源:梅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