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 2016-09-26 09:52
从2006年9月开始到现在,东莞“治摩”工作已历经整整十年。
今年是东莞市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三连冠”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市“治摩”决战之年。
夺取“治摩”工作的最终胜利,需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为鞭策,进一步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加大整治力度,更扎实、更有效地推进持续深化“治摩”整治工作。
十年来,东莞坚持“依法治摩”、“和谐治摩”。一手抓“治摩”,净化道路交通和社会治安环境;一手抓公共交通发展,方便市民群众出行。
焦点一
去年飞抢案件同比下降78%
2015年东莞全市发生“涉摩”交通事故宗数同比下降20.39%,飞车抢夺案件同比下降78%,市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这一优秀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治摩”工作的持续深化和公安部门对违法犯罪的持续严打。
据9月20日召开的全市持续深化“治摩”工作会议公布,2015年全市共查处摩托车交通违法11.2万宗,依法查扣摩托车10.4万辆、电动自行车3.5万辆、三轮车1.1万辆,依法治安拘留856人,销毁各类违法车辆9.2万辆。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志广指出,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镇街、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坚持“依法治摩、和谐治摩”,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全面巩固“治摩”工作成果,全市“治摩”效果进一步显现,道路交通和治安秩序持续好转。
焦点二
开展持续3个月专项整治
据9月20日召开的全市持续深化“治摩”工作会议透露,2015年以来“治摩”工作成效明显,但当前”治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种涉摩涉电交通违法仍有所反弹;二是涉摩涉电交通事故仍然多发;三是执法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
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摩”这项工作中的短板必须补齐。
2016年8月,全市摩托车均达到强制报废期限。针对这一情况,东莞市公安局决定,从9月起,结合打击防范街面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治摩”专项整治。
据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沛雄介绍,在此轮专项整治中,公安部门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集中兵力强化路面盘查;二是加强对摩托车停放场所的管控;三是治理非法摩托车流入源头。
焦点三
如何保障市民群众出行需求
为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出行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市民群众搭乘公交替代摩托车出行,2016年东莞全市共新增13条公交线路,调整35条公交线路,新投入公交运力达到359辆。
在9月20日召开的全市持续深化“治摩”工作会议上,东莞市交通局通报指出,当前,包括“摩的”在内的各种非法营运之所以屡禁不绝,关键在于有市场。所以,在加大执法整治力度的同时,要始终重视民生问题,要坚持疏堵结合,加快公交发展,持续优化公交服务,培养市民公交出行习惯,多渠道解决群众出行便捷问题,消灭非法营运市场空间。
根据东莞市交通局部署,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面,将采取三大措施。
一是结合公交需求变化,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覆盖,完善虎门高铁站、东莞火车站、东莞东火车站、市汽车客运总站等市内主要客运枢纽的跨镇公交覆盖,进一步完善公交站点、公交首末站等基础设施配套,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二是加强轨道交通2号线的常规公交接驳,通过优化调整部分公交线路,开通接驳专线,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效衔接,方便市民换乘;同时结合轨道交通运行时间及市民出行特点,适当延长部分常规公交线路服务时间;各公交企业要及时更新公交线路站牌信息,对凡是与轨道站点接驳的公交站点信息均增加轨道交通标志,方便市民了解常规公交线路与轨道站点接驳情况。
三是不断提升公交车辆技术性能,引导公交企业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力度,力争实现2016年全年新投放520辆LNG及新能源公交车的工作目标,实现公交车的类型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环保性及市民乘车的舒适性,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