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楼市冷静下,抑制资产泡沫守土有责

南方+  2016-09-23 08:22

调控楼市需要中央各部委与地方政府积极统筹协调,在房地产调控上形成合力。各部门应该根据自己在楼市调控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及时出手,做到守土有责,这样才能抑制资产泡沫,防止楼市失控,酿成系统性危机。

当前,支撑此轮房价大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即泛滥的流动性以及政府不会打压房价的前景。

为什么在中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后,却没有出台有效的调控措施?一个主要原因是,面对此轮楼市暴涨,中国政府并不打算采取统一的调控政策。在9月上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和发布的《贯彻的实施方案》明确,积极探索住房城乡建设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

因此,“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成为当前调控的主要原则,这似乎意味着如果不同地区的楼市出现泡沫,各地政府以及领导应该是首要负责人。的确,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其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楼市也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则供大于求,房价长期低迷。

但是,地方政府无法应付目前的抢购潮,他们的政策工具除了限购之外,几乎没有立竿见影的政策抑制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尤其是二三线正在出现抢购潮的城市,在当前市场过热之际出售更多土地,换取更多资金是罕有的时间窗口。这些城市可能背负过多的债务以及财政收入面临下行压力,他们没有动力采取更为严格的政策。中央政府将主导权下放给地方,而地方政府不作为则变相刺激了楼市狂热,在年初第一波上涨潮后,新一轮再起,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推动此轮楼市上涨的力量源自哪里?梁红等人认为是土地供给的原因而非货币政策,一线城市土地供给过少造成供不应求,房价暴涨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则进一步表示,“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频落空,甚至出现通过‘加杠杆’方式实施去库存等政策走偏的现象,对此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认为“当前楼市是货币推升的,与土地供给无关,土地供给过剩而不是不足(总量)”。

一方面楼市在继续狂热,一方面相互踢皮球,这或许会错过最佳的调控窗口,导致市场杠杆率不断上升。即使一线城市供地不足是重要的推手,由于建设周期的存在,现在加大供地规模也无济于事。

何况,目前市场形成的共识是,推动此轮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泛滥的流动性,再加上银行部门鼓励购房的优惠措施,为购房者的冲动提供了条件,具有高杠杆的投机者也大规模涌现,市场出现严重透支现象。截至8月底,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11.9%, 房贷余额占储蓄余额比重约28.5%,已经超过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时的水平,居民储蓄率从2008年的34%降至2015年的14%。

所以,货币当局不应该置身事外,在近几个月,按揭贷款已经同比增速超过30%。2016年前7个月房贷释放了2.8万亿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上次楼市狂奔的2009年全年个人按揭贷款为1.4万亿,也就是说,2016年前7个月个人按揭贷款已经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两倍。这才是楼市躁动的真实原因。

如果说收缩总量货币政策会冲击经济稳定的话,那么,制定货币政策的部门也应该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渐进式的收缩,比如取消购房者的按揭利率优惠、提高首付比例等以及提高开发商购地融资成本等,让楼市冷静下来,而不是无所作为,将责任推给地方政府,毕竟,货币与土地的关系是水涨船高。

现在调控楼市,也需要中央各部委与地方政府积极统筹协调,在房地产调控上形成合力。各部门应该根据自己在楼市调控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及时出手,做到守土有责,这样才能抑制资产泡沫,防止楼市失控,酿成系统性危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抑制资产泡沫守土有责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