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琳
2016-09-23 00:00
9月22日凌晨,微信公众平台小范围发出“小程序”内测邀请函。据介绍,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扫一扫或搜索即可打开应用。小程序的概念,与微信之父张小龙今年1月微信公开课上对于应用号的阐述基本一致。
目前,外界有说法称小程序意味着微信要做一个应用分发市场。对此,微信方面予以了否认。业内认为,小程序或对应用商店造成一定冲击,对应用开发者有利有弊:一方面降低应用开发的成本和难度;但另一方面,无需下载应用使得竞争加剧。
微信商业属性更凸显
据微信官方账号微信公开课里发布的信息,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用户扫一扫或搜索即可打开应用。
目前,小程序仍然处于内测阶段。全面开放申请后,主体类型为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
早在今年1月份,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中这样介绍微信应用号:当用户关注了一个“应用号”之后,就相当于安装了一款APP。在“应用号”内,用户就可以实现对app 的一些基本诉求。例如,目前许多用户会选在微信钱包中买机票、火车票,而不是去下载一个并不常用的买票软件,在“应用号”中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事实上,腾讯小程序这种模式,许多公司提出过,比如百度的“轻应用”,UC、猎豹等浏览器,还有一些应用市场都尝试推出过类似功能,但没有一家能够将模式成功放大。其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企业的用户群体体量不够,产品无法高频使用,而拥有8亿用户的微信保证了用户流量。
中投顾问互联网行业研究员王宁远向记者分析,小程序将与企业号、订阅号、服务号并行。这个产品由于应用功能强大,对于微信生态而言意味着将进一步完善其服务体系。今后,微信除了是个人的聊天工具,还将成为企业较为专业的服务平台,微信的商业化性质会愈加凸显。
“赋能”还是“终结”应用开发者?
据微信方面介绍,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转。
因此,有分析认为,微信开放小程序这些接口意味着“赋能”开发者,降低开发者的成本和应用维护难度。但有观点认为,小程序会使一大批应用开发创业者“死掉”。
在王宁远看来,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小程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小程序的确能够降低应用开发的成本和难度;但另一方面,降低了应用开发门槛后,将使更多人涌入这一领域,大批应用开发创业者所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应用开发创业者需要积极应对市场的环境变化,通过优质化特色化服务赢得用户。”
微信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引发对微信生态体系的讨论。目前,外界普遍觉得微信越来越“重”,此前微信推出的朋友圈广告、开放搜索功能、接入第三方服务等都让微信的内生态体系呈现复杂的局面。小程序的推出,进一步使微信变得越来越臃肿。
“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但是目前加了太多东西。在我看来,微信需要瘦身。” 艾媒数聚CEO张毅向记者表示,根据用户流量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已占据流量消耗的近八成。他表示,大多数用户希望微信别太重。“试想一下,难道用户愿意看着微信朝着占用十几个G的运行空间狂奔而去?”
短期对应用分发市场有冲击,但定位不同
小程序推出后,外界有说法称这意味着微信要做一个应用分发市场。对此,微信方面已做出了否认,称微信推出小程序,并非想要做应用分发市场,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
王宁远认为,小程序将会对现有APP生态带来较大冲击。由于小程序开发、获取用户和传播的成本更低,会使大量参与者涌入,应用市场的竞争将进入白炽化阶段。此外,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应用,用户体验度较佳,将使得更多用户使用小程序而非独立APP。
不过,庞亿明则认为影响是短期的。在他看来,用户一旦形成集聚,短期内会影响应用商店的推广以及活跃度。短期内,微信的端口能够降低开发者入门的门槛,一旦开发者想要进行更加大体量功能开发,还是会回归到操作系统本身。
庞亿明表示,应用商店影响的是大型的开发者,他们愿意进行付费营销推广。而微信对接的更多是中小型个人开发者,可能先在微信上试水,但一旦形成规模量级或有资金支持的时候再进行独立APP的开发,这两件事情本质上是不冲突的。
◆专家观点
易观智库新媒体研究总监庞亿明:
“小程序是中小型开发者的孵化平台”
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用开发的成本以及开发风险和运营风险,开发者甚至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积累一定的用户数量和品牌认知之后,脱离小程序进入APP实体开发。因此,对于中小型开发者和个人开发者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把小程序当做是APP的孵化器。
用户不用安装APP,就可在微信上使用。因此,小程序是否会给APP带来强烈的冲击成为各方讨论的重点。个人认为,小程序短期内可能会给APP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上看,因为小程序和应用商店的用户定位不同,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实习生】柯超
【校对】黄黎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