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2 13:03
随着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以及家长对“上课路上安全”的担忧,“手机进校园”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报网络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家长赞同孩子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出于手机进校园会造成孩子“沉迷”、影响学习的担心,珠海大部分学校采取谨慎的态度,通过“不建议”的方式,希望将手机给校园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
网络调查
本报近日发起关于中小学生手机进校园的网络调查,反响热烈,三天时间共有1053人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人赞成孩子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但大部分是出于能及时联系家长的安全考虑。
为什么带手机? 目的是保持联系
小学、初中生是否适合带手机回校?1053人中,只有382人提出反对意见,占比36%。
从赞成票来看,年龄越大带手机,支持率越高。支持初中的有264票,占总人数25%,小学生带手机支持率偏低,1至3年级年龄段及4至6年级的支持率都是19%,高年级段比低年级段多一票。
而赞同手机进校园的家长,大部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有四成家长认为可以定位,另外四成则为了让孩子方便与家长联系,认为手机有学习用途的家长不到一成。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手机是现代人的通讯工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什么款式? 有简单功能就行
对于该给孩子买一个什么样的通讯工具,家长的意见比较集中,赞同买智能手机的只占比13%。
大部分家长认为给孩子买的通讯工具只要有简单功能就可以,赞同买“只有定位和简单通话功能的儿童手表”的人数最多,超过一半,有562票。赞成买“只能打电话和发信息的简单功能手机”也超过三成,有339票。
怎么监管? 玩手机不超半小时
虽然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准备一个手机有助安全,但同时认同对其使用手机进行监管很有必要。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玩手机游戏并非持“一刀切”的否定态度,超过五成家长会有意识下载一些益智、有学习功能的游戏给孩子玩,也有三成家长会将玩游戏作为一种奖励的方式。只有一成的家长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不能玩”。
至于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监管是否到位,只有2%的家长以“工作忙,管不了”为借口推卸责任,也有15%的家长表示无奈“说不听,只好随他去”。剩下超过七成的家长都在时间上会进行限制,绝大多数人会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限制在30分钟以内。
学校反馈
小学较宽松 初中会设防
手机进校园,学校态度如何?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小学带手机的情况相对少一些,香洲区大部分小学的态度比较“宽松”。考虑到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强,珠海初中学校对手机进入校园大部分会设防。
不建议
记者采访了香洲二小、甄贤小学、实验学校、香山学校,这四所学校均表示带手机进学校的情况比较少,影响不大。
甄贤小学、实验学校的要求是不建议带手机进学校,原因是手机比较贵重容易弄丢,其次是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拿来玩会影响学校。但这两所学校也表示如果家长有特殊需求,学校也不会明令禁止,也不会要求家长特别申请报备。据记者了解,这两所学校校内都设置了很多校讯通的电话,学生可以免费拨打,随时跟家长联系。
没要求
而香洲二小、香山学校则对此没有明确要求。“目前发现孩子带手机回校的情况比较少,没有对学校秩序造成影响,所以不做特别要求。”据校长张晓平介绍,从去年春季开学开始,有学生带能定位及通话功能的智能手表回校,因为这种手表有录音功能,曾一度引起老师担忧,一年过去了,大家已经适应这种新生事物,“重要的是学校和家长互相信任”。
据记者了解,带通讯工具回校的学生中,小学低年级带智能手表的比较多,而高年级则以手机为主。以上几所学校均表示孩子上课玩手表或手机影响学习的情况比较少见。
需申请
而珠海九洲中学、七中、九中三所学校的态度则比较统一,建议学生不要带手机进校园,家长有特殊要求可申请。学校认为手机进入校园弊多利少。目前学校跟家长的沟通方式很多,有家校通,班级家长群,班主任联系等,孩子在校情况都能及时反馈,家长有事也可以直接打电话给班主任。
但九中的庹校长也认为“凡事不能一刀切”。三所学校均提到如果家长有特殊要求,经申请学校同意后可以带回学校,但上课不能开机。也有学校要求可以带入学校,放到班主任处,放学时拿走用于联系。如未经允许将带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会先通知家长,在经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暂扣手机,由家长过来领走。
家长观点PK
赞成: 给孩子加一道安全防线
本报调查发现,超过六成家长赞成孩子带通讯工具,其中赞成小学1至3年级带的有19%,赞成小学4至6年级带的有19%,赞成初中带的有25%。而赞成带手机进校园的大部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认为可以定位的占四成,认为可方便与家长联系的占41%。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表。“他们班上不少孩子都有,不管它有多大作用,最起码可以为孩子的安全增加一道防线。出现什么意外可以及时求助,如果被拐,即使是短时间的定位,也能为家长和警方争取到时间和线索。”
至于部分家长担心的孩子自控能力差,会影响学习。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的智能手表有比较好的监控功能,家长可以在上课时间遥控“关机”,到放学的时候再“打开”。“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我相信在家长监控方面可以做得越来越好。”
反对: 不在家长视线难监控
“我坚决反对让孩子带手机回学校。”钟女士的儿子在拱北一所小学上五年级,孩子上暑期班的时候,为了方便联系,她曾经让孩子带了一段时间手机,但发现完全无法监管。
钟女士讲述了自己反对的理由:小朋友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部分孩子带本课外书回学校都忍不住上课看,何况是诱惑力更大的手机?大人总以为自己能监控孩子使用手机,其实小朋友对新科技的掌控能力往往超乎大人的想象,他们会下载很多你想象不到的软件,也会通过搜索观看一些乱七八糟的视频。
钟女士还特别提到了一点,手机是贵重物品,让孩子携带容易被“盯上”,成为被勒索的对象。
专家提醒
防沉迷 家长学两招可远程“监控”
既想随时和孩子保持联系,又可以监控孩子的使用手机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南方IT学院的手机软件工程师莫拥军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可以使用学生专用手机。这种手机内置绿网浏览器,可主动过滤黄、堵、毒等不良网站。家长可管理孩子手机使用时段,在不可使用的时间内学生手机将处于锁定状态,帮助孩子合理分配学习、娱乐等时间。家长还可以随时管理孩子使用的软件类型和时间,确保孩子适度使用。
2、利用APP远程控制孩子手机的开关机时间。此功能可在大多数手机上实现,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监管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段,例如上课与休息时间段手机是处于关机状态。
部门说法
香洲区教育局: 没有特别要求 学校规定为准
小学、初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校园,教育部门怎么说?
据香洲区教育反馈的信息,目前香洲区小学带手机进校园的情况比较少,初中相对多一些,中午留校午休的民办学校更为普遍。教育部门对此没有特别的要求,以各校的要求为主。
声音
面对新生事物宜疏不易堵
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是新鲜事物,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它的两面性,宜疏不易堵,也可以善用它有益的一面。对孩子来说,你越制止,他越好奇,反而适得其反。你可以带进来,但要约法三章,一进学校就关机。家长也要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孩子知道手机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香山学校副校长杨葆青
陌上花开:我认为孩子可以带手机,但是手机功能必须对他的学习,或者成长有利。只可以接打电话发信息就可以
兰:我认为上高中才能配手机,小孩没有自控能力,影响学习。有时大人玩起手机无休无止,何况孩子。
zom:我觉得要考上大学才能用手机,1至3年级处于安全考虑可以带手机
——网友说
医生建议:
视力下降低龄化 与手机电脑有关 医生建议:盯着手机屏幕不要超过45分钟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眼科医生许懋临床发现,近年视力下降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以前近视的大部分是初中、高中生,现在来配眼镜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导致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手机、电脑的普惠化使用。”
据许懋分析,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已经改变了现代人的用眼习惯。“看近的事物比看远的事物多得多,视力调节的灵活性以及固视能力都出现下降,经常会出现重影、模糊的情况。”
与此同时,视力下降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连续看手机、电脑两个小时,休息半个小时就可以恢复,但如果长期每天看手机、电脑超过2个小时,假性近视也会变成真性近视。许懋特别提醒中小学生,每节课40至45分钟已经高度集中,课堂休息10分应该多看远处和绿色植物让眼睛放松,如果还接着玩手机,会增加眼睛疲劳。
许懋告诉记者,随着电子设备使用的普及化,临床发现“干眼症”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它的症状是眼睛发涩、发红但没有分泌物。这种症状得发病者以前大部分是中老年女性。但现在初中、高中生也越来越多人有此症状。”
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许懋建议不要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地方使用电子设备,而且室内最好保持通风和一定的湿度,眼睛离屏幕保持在50厘米以上。“使用电脑、手机2个小时至少要休息15分钟,每次盯着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珠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