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记者 陈咏怀 2016-09-22 10:18
鹅只喂食后需要进行“运动”。
在英德市英城街道长岭村委,当地养殖的一种鹅曾风靡珠三角市场,这种鹅不吃饲料,而是吃槐树叶,被称为“槐叶鹅”。然而,由于当初的养殖公司倒闭,槐叶鹅逐渐销声匿迹。今年,英德养殖户李凤英走上槐叶鹅的养殖道路,希望能再次打响槐叶鹅的品牌。
喂食槐叶的“生态鹅”
20日下午,记者驱车从市区出发,沿着县道X381线往长岭村委方向行驶,经过数个村庄和竹林,半个小时后终于到达长岭村委叶屋村小组附近的一片竹林里。环顾四周,人迹罕见。竹林左边是一块约两亩的菜地,上面种着青菜,再往里走可看见两个池塘和几间搭起来的棚房。此时正是喂食时间,只见上千只鹅摇头晃脑,扑腾着翅膀,跟随养殖员慢悠悠地移动,场面颇为壮观。
“这些鹅只喂食槐叶、玉米和青菜等,不喂任何饲料。长期喂食槐叶能让鹅全身的皮下脂肪近乎零,又兼具槐叶抗炎消毒的药性作用,肉质厚实,香而不腻,用来做清水鹅尤其清甜。”养殖户李风英告诉笔者,槐叶鹅是华南农业大学所研究出来的品种,不仅吃得讲究,连养殖场所也很讲究,需要在无工业污染、无农业种植、人迹较少的地方才能养殖。
据了解,2011年,英德成立了一家养殖公司并专门养殖和销售槐叶鹅,李风英正是该公司的技术员。由于品质优秀,当时槐叶鹅在珠三角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一年销售超过3万只。但后来由于经营不善,资金出现问题,2013年底公司走向倒闭,槐叶鹅逐渐淡出消费者的餐桌。
养殖工序复杂 市场有待拓展
“我觉得槐叶鹅如果就这样销声匿迹了,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公司倒闭后,李凤英决定自己创业,重新打响槐叶鹅品牌。她利用两年时间筹集资金、做市场调查和鹅场选址等工作。2016年年初,李凤英试养了1000只槐叶鹅,鹅成熟后销售了近800只。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李凤英安心,她对槐叶鹅销售还是忧心忡忡。“那些买鹅的是原来公司很小的一部分老客户,大部分客户都担心槐叶鹅会再次停止供应,不敢轻易进货。而且槐叶鹅成本高,是一般饲料鹅的一倍,不少客户都难以接受。”李凤英说。同时,她也调查发现,目前清远地区几乎没有养殖槐叶鹅的人,要想重新打开市场,有一定难度。
“槐叶鹅要定时、定量喂养,还要观察鹅群是否吃得均匀。”每天早上5点多,李凤英就要起床制作食料喂食,每天要喂食四次,最晚一次到晚上10点。当发现有某些鹅吃得不够或不均匀时,就要将其隔离重新喂食。为了方便制作食料,李凤英还在鹅场旁种植了槐树、青菜等植物,照顾好鹅后又去打理菜地。“尽管现在有七八名工人,但是每天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如果当初知道那么辛苦,我不一定会选择养鹅这条路。”李凤英玩笑道。
尽管养鹅之路困难重重,但李凤英还是坚持下来了。目前,她已经投资近百万元,将养殖规模扩大到近4000只。“下一步打算在英德开一间食肆,让市民初步了解槐叶鹅,如果市场反响好,就进军珠三角市场,力争形成连锁食肆。”此外,李凤英还引进社会资本,计划打造200亩的养殖基地,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万只。“希望以后消费者可以知道,清远不仅有乌鬃鹅,还有英德槐叶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