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专家把脉英德古村落保护 重点保护客家围屋

南方日报 记者 魏金锋  2016-09-20 11:03

彭家祠是英德最知名的古村落,素有“小拉萨”美誉。资料图片

日前,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的专家组在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英德古村落进行调研考察,对英德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并为英德今后的古村落保护把脉开方、建言献策。

省民协负责人表示,希望英德借鉴经验,做好规划,不断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据了解,在今年开展的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工作以来,作为首次申报,在清远市民协指导下,英德共上报了7个古村落项目,分别为大湾镇的古道村,黄花镇的彭家祠,西牛镇的下寨、金子顶,横石水镇的江古山、白楼,青塘镇的石桥塘。

省调研组分别深入有关乡镇,在村落中行走,进祠堂、访村民,查阅姓氏族谱,一边收集素材,一边与村民探讨,开展全方位互动交流。在横石水镇,专家分别走访了横岭村的白楼以及江古山村的九龙楼、双桂楼、九牧楼等客家民居建筑,对围屋的宏大规模表示惊讶,认为特色明显,很有发展潜力。在西牛镇金竹下寨村,有多达九排自清以来陆续建成的村居,专家对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建筑规模给予肯定,建议打造融自然人文于一体的传统村落;沿着蜿蜒的山路登上金子顶村,依山势而建的夯土墙特色民居,被巍巍山峰环绕,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针对革命老区,专家建议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富有西牛笋乡的竹文化,通过各艺术类型的再创作,赋予更多人文内涵。

调研组专家认为,英德各村落位于不同的区域,建筑特色明显,既以客家建筑为主,又融入了广府文化特色,值得深入研究探讨;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各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村民的重视下,活态的村落文化得到了较好的过渡和传承。专家因此建议,英德要结合自然环境,做好相关规划,重点保护好客家围屋;创新保护发展途径,结合旅游推进保护传承工作;在特色方面下功夫,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内涵,讲好村落文化故事,发挥专家作用,把历史真实与文化真实结合起来;适应时代要求,通过节庆等载体,全方位表现村落民俗文化特色,把各方面的人力调动起来,唤醒大家的文化保护意识。

英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振宇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后表示,英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地方历史文化保护,针对古村落现状,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历史文化保护知识,组织人力深入挖掘,通过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充分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突出以村民为主体的保护队伍,科学规划,全面梳理村落现状,努力做细、做好村落的保护工作,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全面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


编辑 刘晓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