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有3个学生的学校里上学是怎样一种体验?

南方+  2016-09-20 10:44

△每到周一,来家燕、来子龙在老师的庄严注目和来钰莹的敬礼下,举行升国旗仪式。

在广州,竟有这样一个袖珍小学,整个学校总共只有三名老师、三名学生,他们都是畲族人。视觉君来到这所小学,与老师孩子们一起生活,记录他们的日常。

学习

  △早上6点35分,来家燕、来子龙、来钰莹步行前往村口马路坐班车去上学。

早上6点35分,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空气中挂着薄雾,露水凝结在叶子上,几条大黄狗横在路中间打着盹,来家燕、来子龙、来玉莹背着书包推开家门,一路嬉笑打闹的来到村口等班车,他们要去7.3公里以外的畲族小学上学。
他们是村里畲族小学4年级的学生,也是这所学校仅有的学生。畲族村,位于罗浮山西北麓,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不少孩子都被带去外地读书,这三名孩子成了村里少数坚守在民族小学读书的学生。

△上学的班车上,还没睡醒的来子龙伸起了懒腰。

△不需要老师交代、也不需要同学提醒,早餐期间,值班的来钰莹在打扫卫生。

△上课了,偌大的教室显得有些空。

  △课堂上,老师为来家燕解答问题。

“让我们一起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感受。”第一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盘国辉在布置课堂作业。但这道题似乎难住了学生们,他们没有一个人主动起身去交流。
“查嘎呢倚嘻共倚共(译:大家一起来讲一讲)。 ”盘国辉用畲语催促道,在老师的要求下,来玉莹和来子龙起身挪了到来家燕课桌前,含糊了两句,又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学生太少了,课堂讨论的气氛出不来。”盘国辉说。

△来钰莹传统的畲族服装与她卡通的书包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校就三名老师。

畲族小学共有三名老师,都是畲族人,三个老师要一人承担多个科目的教学任务。

盘国辉除了教语文还兼教音乐,但他自叹自己在音乐方面确实没什么造诣。

课余活动

△老师带着学生做早操。

下课铃响,三个孩子冲出教室,开始了课外活动,畲族小学的操场不大,但三个孩子跑起来却显得尤为空旷。来家燕和来子龙抄起了乒乓球拍,来玉莹站在一旁举着两个手计分,五局比完再换人。

学校的乒乓球台有两个,但三个人凑不成两组,所以总有一个台是空着的。来家燕说,自从学校只剩她们仨之后,就再没开过运动会,虽然六一节也会有礼品,但她还是对自己一年级参加运球比赛得的饼干念念不忘。

△来家燕正在打乒乓球。

△来钰莹和来子龙下象棋。

△老师带着学生做早操。

△课间休息,爱笑的来家燕不时向记者做鬼脸。

生活

△由于离家较远,中午不方便回家吃饭,来家燕等三名学生一般都带米到学校煮饭吃。

畲族小学已经三年没有招生,现在学校只有一个年级,三个孩子。

盘国辉记得,学校学生最多的时候有97人。但近些年,出生率下降,同时,不少人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也被带离了畲族村。畲族村支部书记来镜清介绍,畲族村户籍人口约360人,外出务工人员约150人。学生少,除了教学活动难开展外,学生们也难免感到孤单。

△三名学生一起坐在操场边吃午饭。

△放学后,下车的来家燕和其他两位同学一起走路回家。

文化传承

△畲族小学围墙展示了各种畲族传统文化习俗。

畲族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当被问到会唱什么歌时,几个孩子却一片沉默。来家燕站起来比划了两下说,老师一年级教过《打猎舞》,我还会跳一点。《打猎舞》是盘国辉两年前编的,那个时候孩子多,还可以挑一些表演一下,现在这种集体舞也跳不了了。

“很多外出读书的孩子已不会讲畲语了。”盘国辉说。在他看来,脱离了这个语言环境,孩子在融入的同时,对畲族文化也在不断的遗忘。午休时间,来子龙掏出《畲语》课本看,“刚发下来,我已经看到53页了。”来子龙说,“这上面写的我们都会读。”来家燕补充道。学生们流利的畲语让盘国辉倍感欣慰。

△三位老师和三位学生在操场合了张影,不知道这个学习是否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就读。

【图片】肖雄 【文字】李业坤

【来源】“南方视觉”微信公号,未经授权不得转

编辑 麦宇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