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荣获“省教育强市”称号

河源日报 记者 吴雪  2016-09-20 09:45

近日,省政府正式发文,授予河源“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河源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奠定了基础。从今年开始,全市教育事业工作的重点将转入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阶段,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从教育强市到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跨越,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以“小财政”办“大教育”

2010年,河源作出创建省教育强市的决定。经济底子薄,地方财力不足,全市学校建设基础较弱,是我市基本市情。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市创新“教育创强”资金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提前完成教育创强任务的县、镇分别奖励1000万元和100万元,各县区也参照市的做法,实行“以奖代补”制度,以此激发各地教育创强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全面确保教育先行。此外,我市主要领导到热心企业和社团“化缘”,募集助学款;河源乡贤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纷纷慷慨解囊;深圳市对口帮扶河源又助了一臂之力。这些款项汇集一起,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破解了资金难题。

据统计,自2010年8月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河源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51.54亿元,做到了以“小财政”办“大教育”。其中,全市共获得社会各界捐助教育创强资金达5.6亿元,占教育创强资金总投入的10.9%.

城乡教师“一盘棋”流动

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是河源许多农村学校底子薄的“病根”。“创强”是一剂良药,不但治好了这“病根”,还让城乡教师实现了更加合理的“一盘棋”流动。

“创强”让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硬件软件发生了巨变,一些选调回县城学校的教师也主动请缨,回到农村学校任教。和平教师段绍英就是当中的代表,如今,她不仅把青州中学当成了自己的家,还带出了多名全国英语知识竞赛获奖选手。

据介绍,近年来,河源在提升农村师资队伍质量上使出了不少新招,如实施定岗招员、改革农村师资培养机制等,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学校师资素质。另外还鼓励现任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提高新任教师招聘的学历门槛,这样,使城乡教师整盘“棋”都活了起来。

特殊教育将从9年延伸为12年免费教育

河源市博爱学校是一所集义务教育、康复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12年学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该校不仅建有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更配有感觉统合训练室、计算机室、律动室、语言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具室、模拟超市等先进功能室。这些巨变得益于“创强”的东风。

河源是山区市,以往没有市直属特殊教育学校,只有3所低标准的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为了补齐特殊教育这一“短板”,我市投入了真金白银。如今,全市已有5个县分别建有1所省级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近3年,全市适龄的视力、听力、智力“三残”儿童少年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98%以上。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创强”,河源的特殊教育更有望从9年延伸为12年免费教育。

中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河源理工学校,一所刚刚被授予“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学校。校园的实训车间挂着几个牌匾: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鸿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教学设备研究所……河源理工学校负责人介绍,这些既是可以直接投产的“校中厂”,也是校企共建的产学研基地。

据悉,在河源理工学校,具有实训和生产双重功能的实训场室有36个,校企共建的“校中厂”有3个。根据企业需求,该校还先后与16家知名企业合作,在12个专业共建“订单班”,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

河源理工学校既是河源中职教育发展的缩影,更是标杆。在“创强”中,我市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河源的优质中职学位达78.3%,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为河源“一区六园”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编辑 李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