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江珊
2016-09-20 07:52
目前,创新驱动正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生长。定位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将打造成枢纽型网络城市,城中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以广汽集团、广药集团、越秀集团等为代表的广州市属国企也正持续发挥着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上半年,市属企业(含金融)实现国有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15.6%.市属企业(含金融)资产总额位居全国城市第5位、省会城市第1位。
展望未来,广州国企也将继续扮演好“城市运营保障者”、“经济发展支撑者”、“多元创新引领者”等三大角色。记者从广州市国资委获悉,9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描绘了“十三五”期末时广州市属国企的创新群像,更制定了将目标与现实联接的施工图。
两个“20%”
国资收益加大支持力度加速核心产业技术积累
今年7月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广州地铁集团正式启动,广州地铁成为全国轨道交通行业中首个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实验室主要针对我国城轨客流密集、线路网络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隐患大的特点,围绕“安全、高效”两大迫切需求而选定研究方向、开展系列研究项目。
早在3月,广汽集团也宣布,将投资15.2亿元用于升级广汽研究院,涉及基地重大技术改造以及基地扩建项目。按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到2020年要实现10万—20万辆年销量,此次升级的研发基地将为密集的新能源产品研发提供支撑。
汽车产业是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在经历了一年的结构性调整后,今年一季度在全国多个汽车生产重点省市中率先实现探底反弹,从而对于广州乃至全省的经济稳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广州汽车产业的龙头,广汽集团通过技术积累,新能源汽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今年上半年分别实现了3.9倍和86.1%的同比增速。同时,也带动全市工业利润率逐步提升。
事实上,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之下,一大批市属企业已迈出了自建创新型研究院的创新一步。仅上半年,就有风行牛奶、万宝集团、广州港集团等三家企业自建科研中心,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支点”。
此次《意见》中的“双20%”政策,正是要加大鼓励国企创新的引导作用。《意见》表示,至2020年,每年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利润收入中安排不低于20%的比例,一部分用于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后补助,一部分投入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同时,引导支持企业每年从被收储土地获得的补偿收入中(剔除土地有关成本和职工安置费用)安排不低于20%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创新投资基金中,支持创新项目。
在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看来,《意见》中的两个“20%”,是对于国企创新的一项最实在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资金将纳入国企创新基金中,然后由国资委统一规划,流向重点产业领域发挥创新作用。而在创新发展目标中,广州市国企未来的产业发展重点也已指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三大核心产业。
建立创新项目跟投机制
激励机制落实到人国企走向全球“借智”
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员工持股是关注焦点之一,其被认为是一种激励机制和激活国有企业运转的有力探索,归根结底是要调动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的自主积极性。
据不完全统计,进行中或已完成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属国企有海格通信、广电运通、白云山、广汽集团、广州浪奇、珠江钢琴、广州酒家等。在此基础上,《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机制。要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以本企业股权为标的,采取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权期权等方式,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市属企业的创新投资项目也鼓励个人参股。《意见》中明确提到,鼓励项目负责人、骨干员工出资参与企业创新项目投资,不同类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实施时,需同步设置股权退出、追索扣回等约束性条件。
创新驱动,人才先行,市属国企将从多个方面引导高端人才向企业集聚。例如,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全面落实高级人才奖励政策,鼓励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市属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所得收益可按有关规定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
通过建立起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也让广州国企加速“走出去”向全球“借智”。例如,在广药集团众多研究机构中,有两间机构的“掌门人”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担当。2012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伟哥”之父弗里德·穆拉德院士担任广药总院首任院长,成功研制出首粒国产“伟哥”。今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博士受聘担任广药白云山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开启了集团高端医疗器械板块新格局。
一系列围绕创新设立的团队奖项也值得关注。《意见》中提到,广州将设立创新项目优秀奖和创新企业进步奖,每年选出一定数量成效突出的项目和进步明显的企业,重奖项目团队或企业;对完成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以上的企业或团队给予特别奖励;鼓励企业对在技术创新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团队给予重奖。
创新排名与考核挂钩
化考核压力为动力国企更注重长远创新发展
在对市属国企的考核中,市国资委将引入创新发展综合排名机制。此外,在已有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创新项目费用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的政策基础,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
《意见》中提出,利用国资各类型信息平台,依据政策体系建立、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投入情况、创新项目建设、重组并购工作、创新绩效等指标,对各企业年度创新发展情况进行排名公布。
让考核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创新发展综合排名机制还将与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挂钩。具体来看,根据每年公布的企业创新情况综合排名,国资委将对排名靠前和进步明显的企业进行考核单项加分。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中,自主创新的权重也将提高,而排名靠前和进步明显的企业,将对其负责人在薪酬分配时给予倾斜。
《意见》提到,要将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投入、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建立长期技术储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工作情况纳入到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根据竞争性和准公益性等不同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特点,实施分类考核。探索建立科研投入后评估机制,科学评价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和效果。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中规定,电商平台、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建设、筹集创新项目资金相关融资费用、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及开展境外研发活动支出,都可以视同国企利润。
彭澎认为,市场规律作用下的企业发展是曲线型上升,将创新算作利润,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并且更多地考虑长期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当下的争夺市场份额、保持利润的逐年稳定增长。
除了新增境外创新项目研发费用视同利润,《意见》围绕广州国企发展“走出去”战略,多处提出了鼓励措施。例如,支持科技骨干企业收购兼并境内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加速科技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发展实力。
国企+“双创”
创新之火唤醒“沉睡”资产容错机制为改革“减负”
去年以来,“双创”大潮席卷全国上下,其与国企深化改革相结合成为了必然趋势。国内多位专家都曾表示,“双创”是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国企改革与“双创”的有效融合,犹如为国企改革打开一扇新视窗,注入一股新生力量。
《意见》中提到,“鼓励企业通过盘活闲置厂房、仓库、改造存量商业商务楼宇等资源,打造孵化、众创空间或创新创业园区。涉及的土地处置及物业租赁审批,原则上给予优先支持。”在供给侧改革的大命题之下,国企如何有效盘活市区老厂房等资产,注入新生机,该项意见为国企指出了一条可行之道。
事实上,随着以微信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入驻旗下的创意产业园,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摸索了近8年时间的旧工厂转型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已日渐成熟。然而,拥有了广州TIT创意园、天河东圃时代TIT广场两大产业园区的纺织工贸集团并不止步于此,如何与企业传统业务相结合,让“双创”服务于自身发展,是其下一步发展产业园的关键点。
纺织工贸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正紧密筹建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集团将导入服装产业发展基础和国际服装设计学院的资源,吸引年轻设计师参与打造一个国内的服饰设计“硅谷”。他表示:“目前广州的孵化器发展迅速,但功能单一、缺少长远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希望能发挥国企优势,率先打造出广州的孵化器品牌。“
大力推动“双创”需要有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作为前提。市属国企中也将构建起科学的创新容错机制。既让创新改革者放下包袱,又要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意见》明确,对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履行完备决策程序的创新活动,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创新团队和个人尽职进取、不涉及为个人、他人或企业谋取不当利益的,不作负面评价,不作为影响业绩考核的因素。
【校对】黄黎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