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斯 2016-09-19 20:47
看病就在家门口如何实现?
大医院职责是啥?
基层医院能否接得住?
9月19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的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论坛上,专家对分级诊疗这一“热话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分级诊疗推进,广东一些大医院出现了门急诊量下降的情况。
部分大医院业务量将减少
大医院的专家看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和做科研,家门口的医院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这是大家比较欢迎也较为理想的就医方式。
“随着分级诊疗推进,我们取得了一些效果。”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透露,2015年广东珠海三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下降了13.6%,这意味着一部分病人不再像过去一样,执着于得了小病也往大医院挤。
在庄一强看来,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依赖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医院业务量减少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他调研发现,目前还有省部级医院专门成立了疝气等常见病的病区,甚至有大医院普外科的业务量中,七、八成是阑尾炎这样的常见病。
“原因很多。一方面,因为有缩短住院天数的要求,医院尽可能收轻症病人提高病床周转率;另一方面,医院觉得有床位就不能浪费。”在庄一强看来,分级诊疗是系统工程,应进一步细化各级医院职能,还要对收治的患者做疾病谱分析,让各级医院充分各司其职。
儿科专家“凭良心出诊”
如今,大医院门庭若市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多数大医院的医生仍超负荷工作。
“我们常看到网上一些医生累倒的照片,很感人。但医生劳动负荷和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所以,我不赞成医生超负荷,也不赞成夜诊,或者周六日门诊。”庄一强说。
但矛盾的是,患者的需求摆在那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坦言,在儿科医生稀缺的当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还坚持开周六、日的儿科门诊。“正高专家每天仅补贴500元,挂号费9元,他们真的是在凭良心出诊,因为要满足家长和患儿的需要。”
刘超认为,要改善这一状况,归根结底还是要推进分级诊疗,才能真正给大医院专家“减负”,让他们集中精力应对疑难杂症。
帮扶后大医院把病人带走了?
分级诊疗少不了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帮扶。南方日报了解到,去年,广东41家三级医院与58家县医院分别签署了对口帮扶目标责任书,明确未来三年内要实现“居民县域内就诊、住院率达到90%”的目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牵手’的基层医院超过50家,并且明确在实现双向转诊的同时,提升基层医疗的实力这一目标。”刘超说。
但他也坦言,要避免“零和游戏”。“顺德有一家镇医院经过大医院帮扶后,从全镇排名第三变成了倒数第二,因为病人都给大医院带走了。”刘超认为,帮扶必须实现共赢。“如今我们的帮扶方式是,基层医院提出需求,我们精准帮扶这些专科,量体裁衣,让他们快速提升能力,满足群众需求。”
【通讯员】王海芳 丘小红
【校对】黄黎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