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两次强台风都“跑偏”了,是因为……

南方+ 记者 谢庆裕  2016-09-15 15:37

原来预计很大可能登陆粤东的“莫兰蒂”再度跑偏最终登陆福建。

大势已去的“莫兰蒂”

上个月,同样为强台风级的“妮妲”登陆深圳大鹏湾后迅速减弱并匆匆离粤,珠三角不少市民也觉得实际影响没有预计中的大。

强台风今年两次影响广东,都仿佛让人有“虚惊一场”之感。当中的预测预报是否出现了偏差?如此“高规格”的防御是否恰当?广东在此次防灾减灾中又积累了哪些经验?南方日报记者为此专访了省三防办相关负责人和省气象台专家。

为何“莫兰蒂”会“跑偏”?

原因:双台作用不及预期,副高出现断裂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东表示,气象部门最初预计“莫兰蒂”在闽粤沿海地区登陆,很可能登陆粤东,这是在离台风登陆还有两三天,距离陆地还比较远的情况下做出的,国家和省气象部门也一直在会商,根据台风进展情况修订预测的路径和登陆范围。在14号下午,预报的登陆点修正为“福建诏安到惠安之间沿海地区”,与最终情况比较接近。应该说,最初预计的“很可能登陆粤东”与最终登陆地点出现了偏差,但这个偏差是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莫兰蒂”虽然中心风力强,但整个台风尺度比较小,造成的大风、暴雨主要分布在其中心附近和北侧,福建和浙江的东部市县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登陆点附近出现了12级~15级大风,阵风14级~17级。粤东市县处于“莫兰蒂”南侧,风雨影响较小。所以登陆点移到福建厦门后,对我省的影响大为减弱。

为什么登陆点比最初预计有所北偏?

张东解释,一是“莫兰蒂”后面跟着今年第16号台风“马勒卡”,一开始考虑到双台风的牵引作用会抑制“莫兰蒂”北上,登陆粤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实际上“马勒卡”块头比较小,强度偏弱,对“莫兰蒂”路径的影响难以体现出来。

第二个因素是副高的强度,从台湾到江浙一带的副热带高压目前强度较弱,中间出现了断裂,“莫兰蒂”就从副高的这个空档北上。

张东表示,事实上,路径多变是秋季台风的一个特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往往受多个天气系统影响,而秋天冷空气开始活跃,夏天很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到了秋季影响开始减弱,这些都使秋季台风增加了变数。在历年的中秋前后,台风登陆点比预计东移的情况在2013年9月登陆汕尾的强台风“天兔”上也曾出现过,原来预计登陆珠三角的“天兔”,在靠近广东的时候路径出现了偏移,跑向了汕尾登陆,成为近40年登陆粤东的最强台风。

而上个月强台风“妮妲”没有给广州等大城市带来严重影响,一是因为登陆点在深圳东边的大鹏半岛,避开了深圳的经济和人口核心区。登陆后,其强度开始减弱,而整个珠三角腹地还有香港都是高楼林立,地面粗糙度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风力,使其没有能力到达广州的经济和人口核心区。

启动Ⅱ级响应是否有必要?

超强台风级别维持了60小时,前期预判广东致灾风险很高

与上个月“妮妲”登陆时相比,“莫兰蒂”同样是以强台风登陆,为什么前者启动了Ⅰ级应急响应,后者仅启动了Ⅱ级响应?实际影响是否达到了应该启动Ⅱ级响应的程度?

张东表示,“在与国家、省防总会商过程中,我们考虑到了登陆点存在偏向福建的可能,所以建议逐步升级预警应急等级,而并非一下子提升到Ⅰ级。”

“省防总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是根据《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结合预测结果来执行的。事实上,在登陆前一天,‘莫兰蒂’对广东省的致灾风险还是很大的,包括欧洲、日本的多种预报模式都预测登陆点在粤东,日本的预测路径甚至登陆点靠近惠州一带。在历史上,给登陆点外围区域也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也不少,所以要把思路从防灾害转到防风险,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在精准预报的基础上,做最坏的打算。”省三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省防总14日把应急响应从Ⅲ级升到了Ⅱ级,并做好了按Ⅰ级标准进行防御的准备,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的粤东沿海4市更启动了该市的Ⅰ级响应。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虽然最终没有在广东登陆,但“莫兰蒂”的实际威力是很大的。“莫兰蒂”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了60小时。在登陆前一天,“莫兰蒂”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17级是气象学上对风力划分的最高等级,如果有更高等级称谓的话实际上可能已经到18级。“莫兰蒂”途经时使台湾南部掀起了浪高17米的怒涛,这是观测史上极为罕见的。“莫兰蒂”也给台湾、福建造成了重创,所以广东提前、科学布防是有必要的。

预警防御机制如何发挥作用?

预警信号与停课无缝对接,多部门快速联动防御

连续应对两个强台风来袭,广东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的背后,更是不断完善、合理运作的预警应急防御机制。

首先,预警应急机制运作快速深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广东从2012年起建立的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近年不断完善,预警更有针对性与提前性,全省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截至去年已达九成。此次防御“莫兰蒂”期间,省应急、气象、三防部门通过该平台向粤东6市2270万用户发出台风预警信息。广东去年起实施的《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首次在法律条文中确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课机制。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和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即为停课信号,而不需像以往,是否停课要等相关部门发通知。此外,在防御“妮妲”和“莫兰蒂”期间,省防总均建议有关地区要适时采取停工、停课、停市、停运、停业等应急措施,立足台风正面登陆广东的最不利情况,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此外,广东今年起还创新建立多部门联合值守机制,使得防御工作迅速到位。省防总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广东从8月1日防御“妮妲”开始首次启动联合值守机制,9月14日防御“莫兰蒂”再次启动这个机制,28个省防总成员单位派员在省防总值班室参与联合值守,及时协调落实相关防御措施。

“传统会商机制是各部门坐在一起联合会商,再回去分头落实。信息来来回回,效率会降低。而且参加会商的人员也不固定。”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省防总专门建立了联合值守的值班室,为每个值守单位配备办公桌、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实现了多部门信息快速共享,决策与信息同步。

如在此次防御“莫兰蒂”期间,值守单位之一省旅游局就及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在省防总的会议部署,督促粤东6市98家景区实施应急关闭,安全转移游客2724人;在拉网式排查隐患点的基础上,省住建厅组织建筑工地、低洼地区、危房和简易铁皮屋47267名人员紧急撤离。

编辑 陈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