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了海洋馆的正佳广场拟建动物园,明年1月修建完成

南方+ 记者 黄祖健 张西陆  2016-09-15 00:07

如果商场里可以建海洋馆,为何不能建动物园?

可问题是,商场环境真的适合动物们生活吗?

9月14日,正佳极地海洋世界二期工程开始环评。根据环评内容,广州市正佳海洋世界生物馆有限公司计划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正佳广场7层建设正佳极地海洋世界二期工程——正佳萌宠动物乐园建设项目,该动物乐园包括时光隧道、熊猫展区、白老虎展区、宠物农场及互动游戏区等,总占地面积为5905平方米。

将引进8435头动物

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佳的动物园正在规划,将设在正佳广场6-7楼,面积在2000-3000平方米之间,计划2017年开业。“会引进200种动物,以萌宠动物为主,将科技馆与动物园的概念相结合,能容纳2000人观看”,谢萌说。

此前正佳海洋馆曾因海洋动物生存条件不佳引起争议,而此次拟建的动物园,则将引入8435头动物,其中绝大部分为昆虫类,约8057只,小型动物335只,大型动物43头,其中包括大熊猫2只,小熊猫2只,白虎两只,浣熊6只,白掌长臂猿10只,羊驼6只,袋鼠4只,狐獴20只,巨蟒一只,蝴蝶3000只,蜜蜂2000只,蚂蚁2000只。

环评动“真格”

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谢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佳的动物园正在规划中。而此次环评,则让人看到了动物园的详细规划。

环评中显示,动物园内,动物区域会是全封闭的建筑结构,新风由独立的风柜房通过新风机送入,各区域空气以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气温调节,各区域的空气经过过滤及臭氧以及紫外线消毒之后,通过天面风机进行排放。根据动物健康需求,区域换风量约为每小时10-15次。

不过,环评中也对动物死亡量作出了预计。环评预计动物园建成后每年参观人数为160万人次,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5000人,高峰期每天参观人数约为10000人。根据同类项目进行预测,昆虫类生命周期较短,年死亡率较高,小型动物年死亡率约为1%,大型动物死亡率约为2.5%。

根据环评,该动物园项目投资为15430万元,将于明年1月份改建完成与市民见面。


动物园之前:

正佳广场的海洋馆曾受争议

2016年1月9日,广州正佳广场最大的调整项目--正佳海洋馆(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开始试营业,这项投资6.8亿元、规模达5.8万平方米的大工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试营业仅仅不到半月,海洋馆就受到了“伤害动物”的指责。

之后记者现场探访,并没有发现此前网文中提到海洋馆的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但据记者在现场所见,除了其中一个水族箱里有两条死去的鱼,长度在30厘米左右,剩下的水族箱内并未见死鱼。

从事水产科技工作二十余年的广州市海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武表示,出现一些死鱼其实并不稀奇。但每种海洋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对水温、盐度、浮游生物浓度和种类、PH值都有自己的要求,把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放在一个大缸里养,无论人工环境配合得如何天衣无缝,还是和坐牢一样,和真正的海洋是不能比的。杨武认为,设计人员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临界点。

他认为,在大城市里设置水族馆或展览馆,对一些市民来说,是一项教育。“现在很多城市大商场都有在水族箱养大的鱼类供欣赏、参观,包括横琴海洋王国,其实就是规模的问题,性质都是一样的。”

杨武认为,而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圈养当然是对生物生存不利的。

“据我所知,正佳的白鲸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办这个手续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不然这么大的生物怎么能进来。就广州而言,距离正佳不远的广州动物园也有海洋馆,长隆也有,一座城市就有四五个。其实耗牛、北极熊这些动物也不适合广州气候,但只要有农业部大印盖上同意就行,唯一的办法就是立法禁止。”但杨武表示,立法存在难度,需要有关部门在进行海洋科普、陆地动物科普时,规定数目、限制规模,不要遍地开花,互相攀比。

此前,正佳方面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并承诺:所有动物均由正规合法渠道获得,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有关经营管理将全面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持续利用、惠益共享的三大目标。坚持寓教于乐,推动全民参与,建设服务生物多样性履约的全球选角科普基地与交流合作平台。


相关:专家呼吁完善海洋馆标准及立法

上月,一场“动物多样性保护与行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包括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在内的10余位行业专家出席。多位专家表示,目前国内海洋馆行业标准缺失,应尽快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以及法规,让动物福利的评判有章可循。

动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创新思维

马建章院士在研讨会上表示,动物保护除了就地保护外,还有迁地保护措施,海洋馆、动物园就属于对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有它的重要作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华南虎为例,现在野外已经30多年不见踪影,但是通过迁地保护及人工繁育,华南虎物种得以保存,类似例子还有大熊猫、扬子鳄、朱鹮等。

就动物福利问题,马建章院士建议,动物的福利一定要注意,但是也不能完全考虑动物福利而忽略了用途,这两者要有机地、科学地结合,既不对动物造成痛苦,又要加以灵活利用。现在人工繁育饲养是国家提倡的,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进行人工繁育。保护和利用要和谐发展,保护是前提、基础,同时注重科学利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志刚表示,目前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生存危机,很多物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困境。“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仅仅靠扩大就地保护的保护地是不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新思维,动物园、水族馆、海洋馆展示了动物科学知识,使我们了解动物的进化史,动物的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蒋志刚还提出,目前动物园、水族馆、海洋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创新形式,也是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

专家:海洋馆行业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仍有欠缺

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相关专家建议,现在国内海洋馆的行业标准仍然不足,海洋馆行业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仍有欠缺,亟待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推进,从法律上、标准上加以规范。

近期,广州有关海洋馆动物保护问题引发公众关注。他建议,处在风口浪尖的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应制定更多动物福利标准,比如北极熊动物福利标准问题,现在国内全行业都没有,可以带头搞标准或规范,为海洋馆、动物园行业的动物福利构建示范基地,为今后的动物福利立法提供参照。

有专家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海洋馆、水族馆发展得比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境外的一些动物保护理念、保护组织的要求,有些是较为过分、较为激进的。我们提到保护,不能仅仅关注“保护”两个字,保护是为了利用,但是利用也要合理。海洋馆的发展有很多重要的社会功能,近年水生哺乳动物救助事件比比皆是,不少海洋馆是海洋救护网络的成员单位,在海洋水生动物救助中发挥重要作用。

另据与会专家透露,包括海洋馆在内的水族馆行业标准制定,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进当中,从2010年开始有关部门就尝试编写行业标准,2012年首批标准由农业部颁布,2013年正式执行。这个标准从农业部开始颁布以后,同时列为水族馆评估的引用标准,使现在水族馆的建设是有章可循的。

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后期又编写的更多细分标准,包括海狮、海豹等。一旦有了这些标准的指导下,今后对于动物福利的评判标准将逐渐完善正规。

【记者】黄祖健 张西陆

编辑 葛政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