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牛皮癣”屡禁不止 城管称需全民参与

阳江日报  2016-09-13 10:56

当前阳江市创卫工作正处于迎国检的关键时期,相关部门正加大创卫工作力度,但屡禁不止的“牛皮癣”广告却让城市管理者感到头疼和无奈。“牛皮癣”为何如此难治理?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牛皮癣”散布背街小巷

连日来,记者巡城发现,东风路、石湾路、新江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小广告相对比较少见。而在一些背街小巷,“牛皮癣”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电线杆、灯柱、电表箱、房屋外墙等处都贴有小广告。开锁、通厕所、房屋出售、信用贷款、办证等广告内容五花八门,盖章、油笔写、喷涂、张贴、雕刻等制癣方法多样。

在市区永乐街附近,记者看到这里的房屋外墙以及电表箱上张贴着很多通厕所、办证的小广告,因反复的清理和张贴,上面“斗争”过的痕迹历历在目,格外显眼。“电表箱上的小广告每次都是撕了又贴,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对于随处可见的“牛皮癣”,市民王女士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这一现象。

在走访中记者留意到,很多小区墙壁被粉刷的痕迹还在,但用油笔写或者直接用章盖上去的小广告又出现在被粉刷的地方,还有的违规小广告直接贴在或写在“创卫”公益宣传广告上面,这都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清理“牛皮癣”耗时费力

据了解,为清理我市中心城区的“牛皮癣”,市城管局从2014年开始向阳江鸿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兴物业”)购买服务,将江城区岗列、城西、城东、城南、南恩、城北等6个街道的“牛皮癣”清理工作外包。目前,城区主干道的小广告较少见,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

据鸿兴物业胡经理介绍,公司将员工分成6个小组,按照“首先保证主次干道干净,再深入市场、人口密集居住地,最后深入社区小巷达到全覆盖”的原则,对6个街道的“牛皮癣”进行清理。经过3年的实践,该公司在清理“牛皮癣”的工具以及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清理效率大大提高,“牛皮癣”明显减少。

尽管如此,该公司在清理“牛皮癣”工作中还是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随着制作“牛皮癣”方式的多样化,清理“牛皮癣”不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有些“牛皮癣”很难清理,不仅耗时耗力,严重的甚至会损坏公共设施或损害他人利益,惹上纠纷。据了解,该公司从事“牛皮癣”清理工作的员工仅25人,夏天每天早上5点便开始工作。“张贴容易清理难,用了一两个小时清理一面墙的‘牛皮癣’,不到2分钟,墙上又布满新的‘牛皮癣’。”胡经理表示,每天清理员都要清理上万张“牛皮癣”,但这种被动的清理远远赶不上张贴速度。

“牛皮癣”每年耗掉80多万

“牛皮癣”难治理的原因何在?胡经理介绍,在清理“牛皮癣”的过程中,有时公司清理员会与贴小广告的人不期而遇,在交谈中得知,一些人以贴小广告为职业,所以无论清理员怎么劝说,下次还是照样贴。此外,市民对违规贴小广告的认识也不足。“河堤路一户商家准备出租商铺,在店门口张贴‘旺铺出租’的纸张,我清理一次,他贴一次。”胡经理说,店家总以在自家贴不妨碍他人为由,拒绝合作。

“除了每年投入80多万元聘请专门的人员清理‘牛皮癣’,城管部门执法队伍也一直对违规张贴小广告的行为进行监管。”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这些制造“牛皮癣”的人经常和执法人员“打游击”,经常在城管下班以后,甚至是凌晨出来行动,城管部门在整治、监管“牛皮癣”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疏导结合根治“牛皮癣”

乱贴小广告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一些虚假有害的信息还会给不明真相的人带来损失,根治“牛皮癣”良方何在?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各个社区都很重视“牛皮癣”的清理工作,或亲自上阵或聘请他人清理社区内的“牛皮癣”。城东街道狮子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源头上治理“牛皮癣”,需要有关部门与三大电信运营商通力合作,对于屡教不改者,通过停机或者销号等方式,让牛皮癣上的电话号码失效。

“城市牛皮癣屡治不灭,说明它有自己的市场。”鸿兴物业负责人建议采取分类监管的措施。对于招聘、租房、通下水道等生活服务类的小广告,设一些宣传橱窗或公共信息发布栏,满足发布者和市民的需求。对于涉嫌违法犯罪内容的“牛皮癣”,相关部门要穷追猛打,提高违法成本,采取教育、罚款等举措。市民李先生则建议,城管执法部门可适当变通执法时间和值班安排,让这些张贴小广告的人没有空子可钻。

市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城管部门将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根据《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对违规张贴小广告的行为,责令有关责任人限期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该负责人还呼吁市民参与到整治“牛皮癣”的行动中来,监督张贴、喷涂小广告的不法行为,一旦发现可拨打12345综合服务热线或12319城建服务热线进行举报。


编辑 陈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