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慧芳 2016-09-12 15:05
自8月27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该国确诊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短短半个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数已突破300例。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洲地区50多个国家和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发生了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旅行警示公告,提醒孕妇或计划怀孕者及其性伴侣,应当尽量避免前往新加坡等已知有本地疫情流行的地区,回国后,建议至少8周后再计划怀孕。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柳叶刀-感染病杂志》发表报告称,未来亚洲和非洲,将有20多亿人有感染寨卡病毒的风险,是危言耸听吗?市民又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追因:东南亚寨卡病毒或变异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最早1947年在恒猴体内发现。在著名学术刊物《细胞、宿主和微生物》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也已证明,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寨卡病毒的蛋白和核酸序列都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些改变可以使其本身的毒力增强并更加适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容易在人体和蚊体内感染和复制。
据悉,引起巴西等南美国家寨卡病的病毒也属于寨卡病毒亚洲品系,但该病毒输入到南美洲以后发生了许多改变,如业已证明的NS1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这些改变有利于病毒的感染、复制和播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南美流行的寨卡病毒是寨卡病人中小头症和格林-巴里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病变的元凶。蚊媒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副院长陈晓光教授认为,新加坡的寨卡暴发,可能是亚洲寨卡大流行的序幕,应引起广大民众特别疾病防控部门的高度关注。
传播:寨卡病毒在精液中可存活41天
传统意义上讲,寨卡是一种蚊媒传染病,是由蚊虫叮咬吸血传播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埃及伊蚊传播寨卡的能力最强,白纹伊蚊次之,但库蚊能否传播寨卡仍存在争议。目前国际上包括新加坡流行的寨卡主要是由埃及伊蚊传播,但我国南方特别是城市内的蚊虫主要是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分布的地域相对局限,能引起寨卡本地流行的蚊种及其媒介能量尚待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的确证。
陈晓光教授指出,不同于登革热的单一蚊媒传播,寨卡已被证实的传播途径除了蚊虫叮咬外,还可以通过性交传播、输血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另外还已从感染者的尿液、眼泪等体液中分离出了寨卡病毒,但这些病毒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可能是寨卡迅速在全球流行播散的一个原因,也使得对其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据悉,鉴于已有通过输血传播寨卡病毒的证据,一些国家如美国已开始对供血者进行寨卡病毒的检测。
陈晓光教授介绍,寨卡病毒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有两个不同的阶段,一是在人体内,另一个是在蚊体内。在人体内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估计与登革病毒相似,可能是几天的时间;传染期也不清楚,初步的观察显示寨卡病毒的病毒血症期比登革热短,但其在尿液、精液、泪液等体液中可以出现且维持较高的浓度和较长的时间,最新的研究证明寨卡病毒可以在感染者的精液中存活并具有传染力达41天,因此对于寨卡病毒来讲,经体液的传播期可能比血液的要长,这也许是寨卡播散如此迅速的一个原因。
“对蚊媒的实验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在埃及伊蚊内潜伏期比白纹伊蚊短,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寨卡病毒感染埃及伊蚊后4天即可在唾液腺中检测到,而白纹伊蚊需7天;由于白纹伊蚊的成蚊的寿命比埃及伊蚊长,因此推测白纹伊蚊对寨卡病毒的传染期要长于埃及伊蚊。”
疑问:登革热或与寨卡传播有关?
陈晓光教授分析说,随着寨卡在全球的播散,人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凡是寨卡流行比较严重的地方,都曾经是或正在是登革热的流行区域,如新加坡、巴西、佛罗里达、马来西亚、泰国等。
“目前对二者相继流行的原因尚不清楚,是偶然的平行伴随,还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还不得而知,但寨卡和登革病毒都属于黄病毒,在基因序列、蛋白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媒介也主要是埃及伊蚊,登革热在一个地区的流行可能为寨卡的流行奠定了某些目前还不为人知的基础。”
陈晓光教授指出,新加坡寨卡病流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潮湿的气候和人口居住环境的高度密集,这也是登革热等城市化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特征。潮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人员往来,以及不良居住环境经常伴随的糟糕卫生环境,给媒介蚊虫的孳生、繁衍、吸血提供了良机。有时候蚊媒传染病的流行并不需要大量的蚊媒,一两只感染的蚊虫就足以感染大量的人口、造成蚊媒传染病的播散。
争议:寨卡大流行是否危言耸听?
也有网友认为,今年国内只有零星十几例输入病例,随着天气变冷,蚊媒传播的风险也在进一步降低,寨卡病毒大流行风险有“夸大之嫌”。对此,陈晓光教授认为,自从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寨卡病毒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世界各地寨卡病的报道层出不穷,目前已有72个国家出现寨卡病例,近期还发生了美国佛罗里达和新加坡的本地暴发流行,说明寨卡病确实如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的那样已经并正在国际上广泛流行。“目前寨卡病在我国未出现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正是由于我们前期对寨卡病流行风险的广泛宣传,有时甚至‘危言耸听’的结果。”
陈晓光教授认为,对目前我国寨卡的防控现状,大家还不能掉以轻心,觉得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其实,新加坡的寨卡也是在严密防控的态势下,在一周内突然暴发的。就在9月8日,美国洛杉矶地区首次从白纹伊蚊的体内检测出了寨卡病毒,而当地并未有寨卡本地流行的报道。“总的来讲,寨卡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有许多流行病学规律尚未被认知,我们宁可做一些‘未雨绸缪’的无用功,也不要吃‘亡羊补牢’的后悔药,只有这样才可能防患于未然,对寨卡起到理想的防控效果。”
防控:人人动手参与灭蚊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科研机构正在研制抗寨卡的疫苗,不过,专家认为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病毒的不断变异使得疫苗的普遍有效性和长远性,以及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可能带来的后果都存在许多变数。因此,目前对寨卡病的防控策略是以蚊媒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陈晓光教授,首先是要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做起,消灭蚊虫孳生地,这是最行之有效的防控蚊媒传染病的措施。“不要期盼政府机构和人员能为你完成一切,防控寨卡和登革热需人人动手、户户动员。蚊子是会飞的,你不可能独善其身。除了‘自扫门前雪’外,还得管‘别人有无瓦上霜’,只有整个社区的蚊媒密度降低了,才可能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发出了旅游指引,特别建议孕妇不要去有寨卡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质检总局也发布旅游警示,提醒从疫区返回的人员,要密切观察有无寨卡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世界卫生组织近期还专门发布了从疫区回来人员的性生活指南,建议不论有无症状,都要禁欲6个月或进行有安全保护措施的性生活。
陈晓光教授指出,期盼在短时间内将蚊媒完全控制或不让寨卡病输入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是加强个人和家居的防蚊灭蚊,从而使自己远离寨卡。
【校对】李冠洁